的组织体系。这包括两部分工作:一是根据形势和情况的变化,在三大传统领域完善党建工作体制,适时整合和拓展党的组织体系;二是在三大新兴领域建立相对完备的党组织体系。特别是后者,必须根据各自领域的规律和特点来进行。大连的做法是:在社区,建立由区(市县)、街道、社区、楼院等层次构成的组织网络;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由区(市县)、街道(乡镇)和非公企业等层次构成的组织网络,并依据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特点,分别采取“派建”、“内建”和“外建”方式建立党组织;在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建立由业务主管单位、行业协会、社团中介(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层次构成的组织网络。
立足新格局,集中梳理、指导“隐性党员”归位。大量“隐性党员”游离于党组织管理之外,是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难题。通过分析可以看到,“隐性党员”多是因为体制变化和结构调整,党员在从三大传统领域流向三大新兴领域的过程中,新兴领域党的工作没有及时跟进而造成的。为此,我们先后在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对“隐性党员”进行集中梳理,帮他们接转组织关系,3年时间将72000余名“隐性党员”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中。在此基础上,在全市普遍实行党员组织关系接轨“回执”制度,有效杜绝了新的“隐性党员”的产生。
立足新格局,积极完成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针对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的不同职责,我们研究确立了农村和社区、国有集体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介组织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任务和重点,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方针和目标,这就是:围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提升社区党组织建设水平;围绕培育市场经济主体,加强国有集体企业党组织建设,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建设;围绕强化服务功能,切实抓好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努力探索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党组织建设。
立足新格局,合理确定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责任主体。从实际情况看,社区党建工作的责任主体相对比较容易明确,就是必须由区(市县)委承担第一责任;而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中介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党建工作,由于行政上无上级主管,确立责任主体比较困难。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实行属地管理为主、条块相对结合,以区(市县)委为第一责任者,在区(市县)成立非公企业党工委,区域内实行分级管理;对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本着有利于保证行业自律组织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加强行风行规建设、有利于围绕业务工作开展党的活动的原则,实行业务主管单位或行政挂靠单位党组织管理为主,行业自律组织党组织管理为依托,市县分级负责。
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几点启示
各级党委增强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关键。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的协同配合。地方党委作为一个地区的领导核心,对地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负有全面的领导责任,是联系中央和基层组织的纽带,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就必须把中央精神和上级要求与自身实际结合起来,大胆探索,稳步推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正是由于坚持立足实际,把握规律,大连市才科学有效地构建起了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使基层党建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
坚持分类指导、形成配套制度体系,是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重要原则。基层党建工作的六大领域有各自不同的规律和特点,发展也不平衡,构建新格局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而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分类指导,并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及时加以规范,巩固实践成果。大连市委为解决社区党建共驻共建协调难、部分非公企业党组织工作不理直气壮以及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党建责任主体不明确等问题,先后出台了9个文件114条规定,使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明确了责任主体,完善了组织体系,有效地开展活动,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为解决农村直选后“两委”关系不和谐、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发挥不力、机关党建“各自为战”等问题,先后出台了13个文件149条规定,使传统领域党建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党组织的功能得到强化。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是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内在要求。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是一个创新发展的过程。在基本框架形成后,我们适时提出,基层党建工作要由单个领域分步突进向相关领域整体推进转变,由抓党的组织覆盖向抓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并举转变,由具体抓应急性工作向探索把握规律转变,使全市基层党建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