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实践的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体现在执政问题上,就是用执政理论指导执政实践的能力。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五个方面的执政能力,都是需要用执政理论指导执政实践才能形成的能力。比如,要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就必须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要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就必须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等。现阶段,特别是要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主要从事实际工作,实践经验较为丰富,往往喜欢运用经验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经验思维是根据实践经验而产生的一种思维,它与否认理论作用的经验主义不同,但经验思维如果不注重向理论思维跃升,总是停留在经验思维的层面上,久而久之就很容易滑向经验主义。因此,正确的态度应当是运用经验思维而不固守经验思维,善于从经验思维向理论思维提升。理论思维的水平提高了,就能够更加自觉地用执政理论指导执政实践,进而提高执政能力。
着眼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作风保证。执政理论与执政实践的结合,不仅有一个善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问题,更存在一个能否自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问题。如果作风不端正,说归说、做归做,搞形式主义,耍花架子,即使有再好的执政理论、再好的执政实践条件,也不可能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执政能力。此外,执政能力建设还表现为执政主体认识论和价值观的科学化,即只有坚持执政为民的价值观,才能自觉地把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紧密统一起来,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抓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关键环节
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对于我们党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把这一问题提到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抓住思想理论建设、学风建设、总结实践经验等关键环节,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坚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具备理论思维,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恩格斯说过:“对一切理论思维尽可以表示那么多的轻视,可是没有理论思维,的确无法使自然界中的两件事实联系起来,或者洞察二者之间的既有的联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00页)执政能力是以理论思维能力为内核的。理论思维能力上不去,会直接影响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执政能力也就不可能得到提高。因此,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对于执政能力建设具有根本的、长远的意义。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也应学习和掌握做好工作所需要的各种业务知识。应当结合具体实际,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建立健全学习制度,提高领导干部学习的质量,并努力将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执政能力。
持之以恒地抓好学风建设,建立健全保障和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有效机制。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常抓不懈的问题。在新形势下,需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契机,继续从学风建设的角度把它抓好,特别是要找准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引导,在全党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风气,更好地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同时,应把学风建设与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学风建设之中,充分发挥制度的保障和促进作用。领导干部的考核机制、评价机制、奖惩机制等,都应体现学风建设的要求,使之有利于提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特别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能力。
注重从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提高,从总结实践经验中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提高执政能力,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更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但现实中往往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同样是在实际工作中锻炼,主观条件也大体相当,但效果却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这里就有一个是否善于总结经验的问题。总结经验的实质,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在实践的基础上,把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再用理性认识的成果去指导实践。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总结经验,并将其升华为科学理论,用以指导新的实践。增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能力,需要提高总结经验的能力。惟有如此,才能遵循从认识到实践、又从实践到认识这一循环往复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增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性建设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