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为我们指明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途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古田会议确立的思想建党原则,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非马克思主义思想随时可能渗透到党内。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社会思想文化呈现出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形形色色错误的、落后的思想观念可能随时侵蚀党的肌体。因此,加强党内的思想教育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解决党员思想入党的问题,必须坚持从思想教育入手,把加强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根本途径,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不断深化广大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切实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思想教育不仅在于讲,更在于做,在于求得实效。在思想教育中,应紧密联系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有力武器,开展积极的党内思想斗争,通过团结—批评—团结的办法来解决思想问题。同时,努力创新机制,把党内思想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坚持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先进性的衡量标准
人民唯大,人民唯重,人民唯先。党的根本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古田会议精神的本质是一切为民。根据当时的革命斗争环境,古田会议特别强调党和红军要重视做群众工作,认为红军除了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力量,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及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任务。同时,在“三条纪律和六项注意”中还提出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要求。这些都体现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了一切为民,我们党才能够在各种政治力量的长期斗争和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执掌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这是衡量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也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出发点、着力点、切入点、结合点,都体现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只有真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才能坚持不懈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具体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因此,要通过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足人民、依靠人民,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努力为民着想、为民服务、为民谋利,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发扬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凝聚和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围绕共同的奋斗目标忠实地履行职责,形成应对风险的气势、攻坚克难的精神、谋求发展的意识、服务大局的合力,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坚持围绕实现党的历史任务来开展先进性建设
党的先进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具体的、历史的、与时俱进的,是与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联的。
古田会议提出,务使党的组织确实能担负起党的政治任务,强调把党的建设与党的政治任务相结合。这是对党的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政治任务就是推翻“三座大山”,对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就是冲锋陷阵、不怕牺牲。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已成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提出“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为人民”,就是强调必须紧紧围绕党在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把坚持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体现到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祖国统一、争取更大作为上。
围绕实现党的历史任务来开展先进性建设,必须把先进性要求贯穿于各级党委的执政实践中,转化为全体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对于福建来说,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是当前的首要任务。特别是《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使得把福建建设成为促进祖国统一的前沿平台的任务更为突出、更为紧迫。广大党员干部应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体现到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任务上,立足发展,抓住发展,一切从发展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兼顾,坚持经济指标、社会指标、人文指标、环境指标相一致,坚持速度、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立足实际,结合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准确理解、坚决贯彻中央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又要认识优势,整合优势,发挥优势,把中央精神与本地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抓具体、重运作、促落实、求实效,实现更快更好的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