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勤政廉政、行风建设、内部管理等事项进行监督评议,或者提出建议、批评和举报等。
四是反映社情民意。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是履行政协监督职能的一种重要形式。五年来,我们注重加强信息的跟踪反馈力度,使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真知灼见能够进入党政决策程序,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在工作中,我们认真坚持了主席联系常委、常委联系委员的联系制度、较好地理顺了委员队伍内部的各种思想和情绪;定期走访委员,将委员反映的问题分门别类进行整理,以《委员之声》专刊向区“四大家”领导及有关部门领导呈送参阅。如:“看不起病,农民心头永远的痛”得到陈训秋书记、李宪生市长等领导的批示;“中央1号文件颁发后农村出现的新情况及对策”的政协信息,得到省委副书记邓道坤批示。此外,关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振奋人心”、“防治血吸虫,任重而道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运行中要实行动态管理”等信息上报到全国政协并被采用。
(三)建言献策,注重实效,参政议政水平不断提高
五年来,区政协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促进发展有新思路、履行职能有新水平的要求,更加积极主动、富有成效的开展参政议政活动,进一步提高建言献策的质量与水平。
在选题和立论上创新。我们注重将政协工作同区委、政府每一阶段的中心工作相结合,适时抓住一些区委、政府决策迫切需要的、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或者各方面意见不尽一致的具有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要问题,组织委员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如汉南作为武汉的远城区在“十一五”规划中如何定位,是全区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本会通过认真调研,在市政协十届九次常委会议上,郑重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调整战略部署,强化战略思维”的建议和“经济发展不够时期,‘繁荣看城区,发展看郊区’;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繁
荣在城区,实力在郊区’”的发展思路,建议市委、市政府在制定十一五发展战略时,多着眼远城区,要充分看到武汉市发展的空间在远城区、发展的潜力在远城区、发展的高效益也在远城区。该建议得到与会领导的认同和重视。
强化精品意识。政协参政议政的成果,关键是要高质量。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坚持把握大局,抓住关键,认真调研,以质取胜,多出精品。特别是对专题调研,从策划选题、方案拟定、调研组织、成果形成及转化运用的全过程,都精心运作、精益求精。2001年来,本会针对开发区体制建设与管理、农产品深加工、小城镇建设、青少年成长环境等专题开展了近20次专项调研,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形成的调研文稿《提高城镇建设管理水平,增强汉南经济发展后劲》、《理顺开发区管理体制,加快基础设施与项目建设,努力实现汉南经济跨越式发展》获市政协调研文稿一等奖。
(四)深入基层,贴近服务,深度参与促发展倾心倾力
一是服务企业发展。五年来,区政协始终坚持深入基层,贴近服务。除了通过协商、视察、调研等形式致力于改善招商投资环境外,还直接参与了服务企业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活动。积极协调解决一些生产型企业在给排水、供电、技术改造等方面的难题;帮助一些房地产开发和建安企业协调关系,为企业一心一意谋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是搞好协调服务。在开放引进上,各地招商势头猛、政策变化快、关系协调难。本会充分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围绕开放引进和企业发展做了一些协调关系工作。2004年,由于我市有关政策的变化,全区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为了汉南经济的持续发展,本会会同相关部门参加协调,积极争取政策,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促进了一些问题的解决,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区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是参与招商引资。区政协办公室在主席会议的领导下,广交朋友,积极参与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区政协办公室近三年来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被评为“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用实际行动支持配合了区委、区政府的招商引资工作。
(五)强化素质,与时俱进,政协自身建设取得新成绩
加强政协自身建设,是提高政协履行职能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保证。我们在深化、活跃、完善和提高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政协工作的质量和实效。
加强理论学习。区政协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通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以及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新修订的《宪法》、《政协章程》和中央5号文件以及胡锦涛总书记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