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做出不懈的努力,让和谐的理念、和谐的规范、和谐的氛围,成为促进和保障改革发展的智慧之光、凝聚之力、平安之源。
第一,要以统一意志促进和谐。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是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人类社会中最可怕的是千百万人的无序行为。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围绕形成统一意志,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紧跟市委工作部署搞审议,紧扣全市工作大局议大事,紧贴经济工作中心作决定,及时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为。各级政协组织要围绕形成统一意志,创新协商的方式,拓宽协商的渠道,把握协商的重点,真正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人民群众最关切、社会矛盾最集中的部位和环节,使政治协商更加经常有序、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富有成效。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要围绕形成统一意志,积极做好鼓舞人心、增强合力的工作,协助党委把全市人民的力量凝聚到建设工业常德的宏伟事业中来。
第二,要以有效监督促进和谐。早在上个世纪**年代,我们党总结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就明确把人民民主作为跳出历史兴亡周期率的根本途径。加强监督是促进民主的关键,促进民主是实现和谐的保证。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和发挥监督的作用。人大监督是一切监督中最高层次、最权威性的监督。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权,依法运用审议、检查、视察、评议等方式和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手段,加强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监督,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服务。政协的民主监督,是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协组织要不断探索增强监督实效的新形式,积极拓展履行监督职能的新领域,广泛采取政协提案、委员视察、民主评议、反映社情民意等渠道,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党和政府关注的问题开展有效监督,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要以团结协调促进和谐。团结造就万众一心,和谐源于精诚团结。早在革命战争的峥嵘岁月里,mzd同志就指出,团结是绝对必要的。当前,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改革发展,必须倍加珍视团结,以团结谋求和谐,以团结整合力量。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根据自身职能特点,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促进民主建设,推动依法治市,巩固和发展全市民主团结、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各级政协组织要充分发挥具有广泛代表性、包容性的优势,多做一些疏导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多搞一些加强沟通、增进共识的活动,努力营造一种团结干事、共同奋斗的祥和氛围。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是人民群众中的优秀分子,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一定要切实增强团结的意识,善于表达团结的愿望,积极做好团结的工作。要大力弘扬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积极倡导谅解宽容、忠信正直的良好风尚,推动形成友善共处、团结共事、和谐共赢的人际关系。
第四,要以联系群众促进和谐。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其先进性和生命力都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土壤之中。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正确把握人民群众利益要求,切实规范人大代表活动方式,使人大工作真正成为人民群众表达自己意愿、有序参与政治的重要渠道。各级政协组织要按照“求同、求稳、求实”的原则,多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努力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使政协工作更好地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直接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最先了解改革发展的情况,最先听到人民群众的呼声。大家要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用良好的人格、良好的人缘吸引群众,用深厚的感情、深入的工作联系群众。凡是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凡是群众提出的合理意见建议,都要记在心里、抓在手里,及时反映上去,积极督促落实,真正做到尽职尽责、不遗余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各级党委要站在提高执政能力、建设民主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人大、政协工作的重要性,始终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提高党领导人大、政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积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和选举任免权,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及时研究解决人大、政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努力帮助人大、政协机关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开创我市民主政治建设的崭新局面。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同志们,置身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的庄严殿堂,一种历史的使命感愈加沉重,一种长远的忧患感愈加深切,一种现实的紧迫感愈加强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