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客观分析,深挖根源,不断提高整改存在问题的自觉性
针对存在的诸多问题,能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所提问题,能不能自觉地抛弃私心杂念,摒弃错误缺点,能不能以机关行风建设的实际效果取信于民,关键要看相关单位和部门能否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锐利思想武器,多从主观方面深挖原因,多从领导角度总结教训,多从个人履行职责的岗位上查找差距。相关单位和部门对这次行风建设现场质询会上所提问题,自我剖析要深,自我批评要严,查找根源要准。在自我剖析和深挖思想根源中,进一步增强机关干部的党性观念和“公仆”意识,努力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
省委、省政府“重点帮助宿迁实现更大突破”决策,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而抓住这一机遇的关键就得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实践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发展环境的竞争。环境会带来机遇,机遇也会选择环境,可以说,抓环境就是抓机遇、抓发展。好的发展环境,对内能产生凝聚力、鼓舞力和驱动力,对外能增强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宿城要实现“总量提前翻番,重返第一方阵,全力打造领先全市、影响苏北的新宿城 ”奋斗目标,必须创造出比其他地区更加优越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内力,吸引外力,赢得加快发展的优势。目前,我区经济发展环境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各部门行业风气虽然有所好转,但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推诿扯皮、态度粗暴等现象还没有彻底根除。这些不正之风如果不彻底纠正,宿城的对外形象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在行风建设中发现的各种问题,不论是共性的还是个性的,都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认真加以整改。要牢固树立起抓行风就是抓经济建设、抓社会风气的观念,从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和加快经济发展的高度,坚持绷紧弦、
不松动,一着不让切实解决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良好的政风和形象,打造区域竞争的环境优势。
三、强化责任,落实措施,迅速把行风评议问题整改到位
衡量行风整顿工作搞得好不好,主要看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得到了解决没有,本部门各项工作明显改进了没有。因此,在行风建设中,必须把整改工作贯穿始终,坚持边议边改、边整边改。通过这次行风建设现场质询活动,我们看到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问题还远未得到根治。相关单位对存在的问题必须重拳出击,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对于那些群众反映强烈、可以立即解决、短期就能见效的问题,要立即整改,立杆见影,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扯皮;对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要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对策,制定措施,加快速度,积极整改;对于那些受到客观条件制约,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向群众解释清楚,积极创造条件去解决。在行风建设整改过程中,要针对薄弱环节,抓住问题症结,把整改的成果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推动机关行风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同时,要建立整改工作通报制度,在一定时间,以适当方式向群众通报整改进展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听取群众意见。要始终坚持行风建设与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结合起来,与创建“学习型”机关结合起来,与推动当前工作结合起来,自觉地把行风建设的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落实到当前和今后的各项工作中去,体现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中去。通过扎扎实实的整改,切实转变部门和行业作风,为我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良好的软环境。
区纠风办要对相关单位重点问题的整改进展情况组织跟踪督查,要做到“四个不放过”,即对问题没有答复的不放过,问题不核实清楚的不放过,处理不到位的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的不放过。相关单位和部门务必高度重视机关行风整改工作,要把本单位和本部门整改计划于5日内上报区纪委纠风办,并迅速付诸落实。对已具备现有条件、应该解决的问题,而不立即整改到位的,按照有关规定,要通报全区,并坚决追究单位和部门领导责任。
同志们,区委把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和工业突破作为当前重点工作,这就要求必须有更加宽松、更加优质的经济发展软环境,这就给行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让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区委三届二次全体(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