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程开展积极有效的工作。除了进行技术、管理、服务、营销四个方面的创新外,还要注重思想观念的创新和工作创新。二者缺一不可,且紧密联系、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操作过程中,还应注意把握以下几条: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团干部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境界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要从团员青年中来,又要到广大团员青年中去,注重汲取团员青年的智慧。提高自身素质是创新的内在动力。同时加强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并处理好创新与经验的关系。目前非公企业团建工作并无现成经验可取。若依老经验办事,非但不能奏效,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实践使我们感受到:私营企业团建工作的突破口在创新,在于用创新的思维去处理企业中的矛盾,去接纳效果评判的标准。
三种观念的树立,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了理论和思想指导问题,而在具体的实践中还要同时加快四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工作重心必须由“务虚型”向“务实型”转变。团的工作必须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和致力于为广大团员青年办实事上。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的放矢,且不可四面出击。如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比武可适当多些,而一些服务于青年团员的寓教于乐活动要追求效果好、影响大、数量不要太大;
二是工作绩效要由“纯投入型”向“投入产出型”转变,在活动中出成绩、出效益。非公企业团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要与部门的技术指标相挂钩。“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管理绩效”永远是企业追求的主题,围绕这主题开展活动,面可大可小,但是着力点一定要少而精,在这样的基础上实行团的其他多种活动捆绑式和搭载式容易被企业管理者所接受。
三是物质保障由“拨入型”向“多元型”转变。团组织在提高团干队伍建设力度,加强组织建设的同时,要主动横向联合,充分利用工会、行政的资金优势和团员青年的体能和智力优势,多方筹集资金,实行多条腿走路,增强物质依托。
四是团的活动要由“计划型”向“市场型”转变,重点在“两性”和“三化”上进行深入。即“灵活性”、“多样性”和“小型化”、“分散化”、“趣味化”。事实表明,团的各项活动的吸引与否,是要把“活动”作为一种产品放到团员青年的“市场”中经受检验。才能发展和提高。所以在民营企业中,能够以组织建设为龙头,以服务企业和服务青年为两翼,就一定能够有长足的进展。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