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确立劳务经济的主导地位。监狱经济发展的优势在劳动力上。虽然当今中国社会,劳动力资源严重过剩,但监狱劳动力优势却是任何部门和单位无法比拟的。
一是整体优势,主要表现在劳动力集中、突击性强,技术全面、配置性强,训练有素、纪律性强;二是稳定优势,可以提供稳定的劳动力资源;三是价格优势,许多固有的开支,可不计入劳务成本;四是保障优势,不仅能够保证劳务的有效生产率,而且能够保证合作方有使用配套设施的权利。监狱应扬长避短,借市场经济无形之手,行劳务经济发展之舟。劳务经济既是监企矛盾,也是监企矛盾平衡的体现。改造效益和生产效益在劳务经济发展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劳务生产使罪犯由农业劳动转为工业劳动;由室外劳动转化室内劳动;由分散劳动转为集中劳动。虽然监管改造上的要求是广泛的,但“管得住”是最基本的,尽管劳务生产会带来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但这都是在“管得住”前提下可逐步得到解决。改造与生产的双赢局面在劳务经济发展中得以实现。监管管理与经营管理在劳务生产过程中达到高度一致。劳务生产,使罪犯的劳动战线大大收缩,劳动现场相对集中;民警的经营活动大大减少,经营管理相对简单。基层工作民警集监管职能与经营职能于一身,工作责任心增强,效率提高。监企分离在劳务经济实践中已经部分实现。第一,劳务经济“两头在外”,传统的“供”、“销”已经分离出去。
第二,劳务经济主要是组织劳务生产,不需要有固定的产品,不用担心产品的市场,不负责产品的市场责任,企业的部分职能已分离出去。
“九五”期间,我监根据压时增效的要求,按照确保安全、效率优先、扶强扶优的原则,有侧重地弥补进了一批机械化程度高、规模大、效益好的项目,形成“缝纫为主、多业并举”的格局,建立了玩具厂、服装厂和皮件厂。劳务加工总产值实现台阶式递增,劳务收入由94年的10xxxx元,增加到1999年的158xxxx元,2000年达到220xxxx元,突破200xxxx元大关,取得改造、生产效益的双丰收,证明了劳务经济在监狱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是监狱经济发展的成功之路。
二、在结构调整中实现监狱生产的稳步前进。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国有经济必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加快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笔者认为监狱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围绕品种、质量与效益,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水平;第二,加快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在总产出中的比重。具体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情况,实行优胜劣汰、有进有退的调整,做到进而有为,退而有序,抓大要强,放小而活。通过改组、联合、租赁、承包经营、出售等形式,放开搞活,剥离监狱附属功能,凸现监狱生产的改造效益,达到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增强监狱经济活力与竞争力,实现监狱安全发展。笔者所在的监狱以前以工业建材为重点。在“八五”期间,监狱党委根据当时市场的需要,抓住有利时机,对水
泥厂进行扩建和改造,扩大了生产规模,但“九五”期间,由于主导产品市场疲软,销路不畅,水泥厂生产经营形势逐渐恶化,营销陷入低谷。2000年,监狱经综合调研分析,将水泥生产线及相应资产所用权转让,并将效益不佳,扭亏无望的一分场砖瓦厂租赁经营,至此卸掉了沉重的包袱,盘活了固定资产。并在1998年建成投产高附加值产品稀土节能灯管,先后又进行了二期扩建改造,其美好市场前景,为监狱工业提高生产能力,扩大生产规模,拓宽市场门路提供了良好条件,扩张了监狱经济总量,增强发展后劲。作为一个农场性质的监狱,南湖监狱的经济发展经过茶园联合经营、土地承包权经营、水泥厂租赁经营和组建新世纪照明公司的战略重组和经济定位,监狱经济向更加完美的企业管理制度转变。监狱经济在放小后,将集中很大精力抓好对关键、重点企业的管理。具体可以概括为:由基础管理向经营管理转变;重点抓成本、质量、资金管理;由日常管理为主向经营决策管理为主的转移。新世纪照明公司投产以来,产量、销量额持续增长,2000年年产值达到100xxxx余元,实现利润16xxxx元。今年预计年产值150xxxx元,预计利润20xxxx余元,成为监狱发展的有力依靠。
三、走生态农业之路,与地域经济联姻,拉动监狱经济。按照党的经济工作政策,中央除了抓关键领域的重点产业外,其他都放给地方管理。由于国家的放开地域经济(包括省域经济、县域经济),搞好的难度加大,但活力也更加增强。监狱经济基本属国家所放之列,监狱所处地理位置绝大部分在市、县地域内。那么,监狱经济生存、求发展,必然要和地域经济、区域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