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蔓延成普遍现象。 (一)发放信访监督文书,早预防。主要实行三种文书:一是信访质询书。对信访举报无具体线索的信件,我们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向被举报人发放“信访质询书”,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做出说明。二是整改督办书。对一些已经发生且带有局部性、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采取下发“整改督办书”的形式,限期整改。2001年,群众反映村干部侵占电业线路占地补偿费,经调查,主要是因为电业部门直接将补偿费发给了村干部,由于缺乏监督,致使少数村干部以少发或不发的手段侵占群众利益。对此,我们及时向电业部门发出“整改督办书”,督促其立即采取补救措施进行整改,杜绝了类似问题的再度发生。三是信访信息建议书。对一些带有普遍性的信访问题,及时以“信访信息建议书”的形式,上报市委、市政府,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2000年初,我们在处理农村信访问题中,发现部分村干部公款吃喝、公费报销话费、公车私用等问题比较突出,便及时上报了“关于尽快解决农村通讯工具、交通工具及招待费等问题”的信访信息建议书,引起市领导高度重视,很快出台了相关规定,使反映此类问题的案件明显减少。五年来,我们先后发放信访问题质询书123份,下发整改督办书58份,上报信访信息建议书28份,较好地预防了群众来信和“三访”问题的发生。 (二)实行信访监督谈话,常警示。着重采取三种谈话方式:一是个别提醒谈话。对有违纪苗头或群众反映的党员干部,我们及时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指出问题,提出要求,起到了较好的预防效果。2001年4月,群众举报反映某部门负责人广发请柬,准备大操大办儿子的婚事,我们及时对其进行提醒谈话,提出严肃批评,使其幡然醒悟,收回已发出的请柬,安排儿子参加了团市委组织的集体婚礼。二是集体警示谈话。我们每年至少召开2次全市领导干部大会,运用典型案例,集中进行警示教育。对领导班子有集体轻微违纪行为或连续出现多名党员干部违纪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一定影响的,我们也及时对单位领导班子进行集体谈话教育。2002年初,在调查一旅行社负责人的违纪问题时,发现其为承揽业务,向某部门几名领导干部赠送礼品。我们立即对该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进行警示谈话,促使他们主动退出所收礼品,并做了深刻检查。三是信访诫勉谈话。对群众举报反映经查实确已构成违纪,但情节轻微需要做出相应处理、限期改正的党员干部,由市纪委领导对其进行诫勉谈话。今年初,群众反映某镇领导经常参与打麻将,经调查属实后,我们立即对其进行诫勉谈话,使其深刻认识到了错误的严重危害和恶劣影响,表示坚决改正。 (三)健全信访监督档案,重利用。为强化信访监督效果,严格干部队伍管理,我们建立健全了信访监督档案,将群众反映党员干部的问题、采取的监督方式、监督的过程和结果以及民主评廉述廉的情况,逐人留底存档。同时,我们充分发挥信访监督档案的作用,为开展廉政谈话和干部选拔任用提供依据。每次廉政谈话前,我们都根据信访监督档案有针对性地指出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提出改正意见,督促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及时改正缺点;每次干部调整,我们都及时与组织部门联系沟通,实事求是地提供有信访反映的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纠正错误的态度等情况,使组织部门在干部使用上增强了准确性。几年来,通过运用信访监督档案,先后有16名科级干部被免职或调离原工作岗位,有7名干部未获提拔使用。 三、拓展工作领域,扩大信访监督效果 为充分发挥信访监督的作用,我们积极拓宽思路,扩大领域,把实施信访监督与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深化源头防范,优化发展环境结合起来,努力从根本上消除信访问题的发生。 (一)通过实施信访监督,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强化教育。我们坚持紧贴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事前预防教育、事中警示教育和事后纪律教育,对其存在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和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的问题,面对面地打招呼、敲警钟,既对党员干部起到了监督、教育和警示作用,又及时处理了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二是规范行为。通过述廉评廉、专题民主生活会、聘请信访监督员、家庭促廉等多种形式,把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和党员干部的自我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党员干部的活动到哪里,信访监督就实施到那里,不断规范他们的从政行为。三是注重保护。对有问题的党员干部,我们通过回访教育进行“术后护理”,做好挽救工作,使他们深刻认识错误,主动改正错误。五年来,我们共组织回访教育240人(次)。对受到诬陷的党员干部,采取内部通报等形式,为他们澄清事实,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2001年,我们连续收到反映某部门领导干部收受贿赂的举报,经调查确认与事实不符,便及时给予澄清。这位领导干部深受感动,表示一定加倍工作,以实际行动报答组织的关爱。 (二)通过实施信访监督,深化源头防范。首先,超前预防治理,解决“热点”问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