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脱离群众,既无真才实学,也不会为老百姓办什么实事、好事、真事。 做官先做人,其实并不难。郑培民就是新时期领导干部如何“做官”与“做人”的一面镜子。郑培民当官为政数十年,不管职务发生多大的变化,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里时刻惦念着贫困的老百姓,关心着困难的群体,时时处处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里,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好事、做善事。看似一件件平凡小事,但却闪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体现了新时期领导干部执政爱民的良好官德。“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是他自觉当好人民公仆的座右铭;“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他求真务实的人格;“老百姓比天大”,是他亲民爱民的朴实感情;“大浪淘沙,警钟常鸣,不忘宗旨,永葆本色”,是他坚定理想信念的操守;“慎独、慎微、慎始、慎终”,“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是他终身践履的党性修养方法。郑培民精神,从本质上讲,是党的宗旨和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集中体现。还有像焦裕禄、孔繁森等,他们淡泊名利、勤俭简朴,不摆谱、没“官气”,能与老百姓打成一片,一心一意为民,用世俗的眼光来看,也许他们不像官,但却最受群众拥护和欢迎。总之,领导干部只有堂堂正正做人,才能保持平常心境和淡泊情怀;才会廉政勤政,严以律己,恪尽操守,实现人品和官品的完美统一。 二要正确处理做官与做事的关系,有位更有为。在做官与做事的问题上,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一段十分感人的话:“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我们一定要像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无论担任何种职务、不管身居何处,都把为人民做事、做好事放在第一位。要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惠其民,带头讲政治,带头讲团结,带头抓发展,带头保稳定,带头守纪律。绝不能把官职等同于地位,将做官放在第一位,把升官看得高于一切。否则,一旦得知升迁无望,官位到顶,便很容易堕落到什么事也不屑做、不愿做、不再做,甚至不做好事,转而做坏事。 贞观十年,李世民曾对他的几个皇子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其大意为:人的立身之道,不在荣华富贵,而在本人德行。君子小人从来都不是天生的,一个人做善事就成君子,做恶事则为小人。要避免成为小人,就必须择贤为师,多行善事。苏轼一生,任职无数,大至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小到密州太守、杭州通判、黄州团练副使,无论在何处,不管得意失意,升官丢官,都把做事放在第一,修堤筑坝,兴医办学,易俗除弊,不厌其大,不弃其小,扎扎实实做了许多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好事,所以长期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怀念。由此看来,一个人有无地位或地位高低,人民群众是最公正的评判家,历史是最忠实的见证人。共产党的干部,作为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的杰出代表和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对做官与做事关系的认识,与封建官员相比,头脑应该更清醒,思想境界应该更高。古代仁人志士尚且能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面对宦海沉浮,表现出宠辱皆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风亮节,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更应该不计较名利,不患得患失,做到无论担任何种职务,不管身居何处,都把为人民做事、做好事放在第一位。吉林省水利厅厅长、党组书记汪洋湖同志,几十年来牢记入党时的誓言,努力实践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不变。他曾多次掏出自己的工资,塞到贫困农民的手中,帮助他们发展生产;他曾在一个因水质不好而使许多人天生弱智的“傻子屯”前后抓了3年,带领村里打井、改水田,使穷了几辈子的农民喝上优质水,吃上白米饭;他还跑前跑后为许多有困难的职工解决下岗家属的就业问题。一位职工患肺癌,汪洋湖几次跑到医院,对医生说:“用最好的药,最好的方案,救人第一!”手术那天,手术做了5个小时,他在门外守了5个小时。这位康复的职工逢人就讲:“我能活下来,一要感谢共产党,二要感谢汪洋湖!”汪洋湖曾不止一次地说:“是人民养育了我们,这个本不能忘!我们代表人民的利益,这个法宝不能丢!”一个干部在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当领导,如果能够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拥戴,被群众认为是一个肯做事的人,一个善于做好事的人,就可以叫做有地位。对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来说,这既是对我们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有地位的最高境界。 三要正确处理知足与不知足的关系,忘我奉献、开拓进取。《老子》中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共产党人时时刻刻都应该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对个人的名利地位、生活待遇应该多一些知足,做到役物而不为物役,保持一种高蹈轻扬的人生态度。革命先烈方志敏,他写下《清贫》,全文仅983个字,是他在狱中写的,主要讲他被捕后,国民党士兵认为他是共产党的一个“大官”,想从他那里捞点油水,但是在他身上一个铜板也没搜到。方志敏同志说:“清贫,洁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