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树立正面典型与警示教育结合起来,做到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使党员干部易于接受、乐于参加,以增强党风廉政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和渗透力。要在解决问题、转变作风、推动工作上下功夫。要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增强“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意识,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并落实到“为民、务实、清廉”的行动上,时刻将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要把对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纪律教育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之中,推行宣传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把党风廉政教育工作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
2、强化制度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管理防线。
小平同志说:“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依靠制度搞好党风,是邓小平同志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通过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加强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管理,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保证。一要落实好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始终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党政齐抓共管的局面。二要深化制度改革。要以行政审批制度为突破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政府职能定位,把资源配置权交给市场,把生产经营权和投资决策权交给企业,把社会可以自我调节和自主管理的事情交给社会中介组织,把群众自治范围的事情交给群众自己依法办理,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主要集中精力搞好宏观经济调控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要引入平等竞争的市场运作机制,减少暗箱操作等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努力实现用市场经济手段配置资源,凡可以用市场机制运作的公共事项和行政审批项目,如经营性土地使用权转让、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都应采取招投标的方式进行。要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加强对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情况的监督检查,逐步提高干部人事工作民主、公开、竞争的程度。要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积极推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堵塞财政管理中容易滋生腐败的漏洞。三是制度建立要严实。要抓住关键人、关键部门和关键问题来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形成全方位的干部监督控制体系;要有强制性、约束力;要有量化标准,有可操作性,尽量减少弹性,便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要赏罚分明,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罚条款。四是制度执行要严格。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制度关键在于落实,再好的规范和制度如果不落实、不执行,也是一纸空文。因此作为领导干部首先要带头执行做好表率;其次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认真抓好监督制度落实责任的监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好落实,哪一级出了问题,该由谁负责要坚决追究;再次要严格执纪执法,对有章不循的,该批评教育的要及时提出批评,限期整改,对应给予法纪处理的应坚决处理,不能搞下不为例。
3、强化有效监督,筑牢拒腐防变的外围防线。
一要发挥班子成员间相互监督的作用。同级班子成员间的相互监督,由于相互之间知根知底,无论是参与还是知情的程度,都比其他组织和监督主体更深更广,监督的效果也是其他监督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相互监督的优势,增强相互监督的实效性。要充分认识相互监督的特点。相互监督具有内部性的特点:班子成员之间相互监督是在党组织内部,强调用党的思想、组织、纪律对党员和领导干部进行约束。具有主动性的特点: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是一种主动的预防措施,它不仅是一种事后监督,更着眼于事前和事中的监督,强调发挥预防作用,减少党内不良倾向和行为的发生。具有针对性的特点:由于相互之间较知根知底,监督时能目标准确,有的放矢,针对性强。要建立相互监督的工作责任制。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切实建立起班子成员相互监督的有效责任机制,以制度的形式明确每个班子成员的监督责任,确保班子成员只能作为,并有所作为。要发挥好民主生活会的作用。认真抓好民主生活会的会前、会中、会后三个环节,通过民主生活会,认真对照检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到班子和个人存在的问题,会后“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在这里我表个态,欢迎班子成员和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对我进行监督,我一定会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主动的、虚心的接受。希望,全县各级领导干部也要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
二要增强组织监督的合力。首先要强化上级组织自上而下的监督力度。这是一种以权力制约权力,最易接受,最见效果的监督。因此上级组织要加强对下级组织尤其是一把手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力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