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制度的意见》是他的政党理论形成的标志,《意见》深刻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首次提出了具有独创性的“参政党”概念和加强参政党建设的理论,确定了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明确了民主党派在多党合作中的职责和作用,指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多党合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为和平统一祖国确立了一系列指导方针,拓宽了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邓小平指出:“‘一国两制’是从中国的实际提出的,中国面临一个香港问题,一个某省问题。解决问题只有两个方式:一是谈判方式,一是武力方式。用和平谈判的方式来解决,总要各方面都能接受,……所以要提出‘一国两制’”。实行“一国两制”对于解决我国历史遗留问题无疑是一种策略性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大突破和创造性发展。这一构想拓宽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范围,为建立和发展海外统一战线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还成功地解决了新时期的知识分子问题,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提出了要发挥原工商业者的作用;提出了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并加以正确引导;提出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团结友爱、互助合作新型民族关系的论断;提出了要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扩大同宗教界的统一战线;对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和职能作了精辟的论述,为开创人民政协工作的新局面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我们在总体的认识和理解上必须把握这三个基本点:一是邓小平统战理论的实质是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下,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二是邓小平统战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是邓小平统战理论的主题是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把握了以上三点就是把握了邓小平统战理论的核心实质。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作为统一战线的精神支柱,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统一战线成员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统一战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勃勃生机。近二十年来,统一战线在国际斗争风云变幻、国内改革不断深化的复杂形势下,在经济、政治、自然的严峻考验面前,既保持了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又创造了振奋活跃的民主气氛,最根本的就是我们始终坚持用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指导统一战线各方面工作实践。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现最广泛的大团结大联合,使爱国统一战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首先要进一步高举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旗帜,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和发展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广泛团结。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前瞻性,无可替代地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斗的共财思想基础。这是巩固和扩大共同政治基础,不断发展和壮大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的客观需要和政治保证。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各党派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牢牢把握住民主和团结两大主题,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各谐相处的局面。修改后的宪法已经将统一战线的表述修改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第一次明确把“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作为统一战线的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就意味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社会新阶层,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从而进一步扩大了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
其次要以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为指导,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积极推进我市多党合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多党合作理论是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今天重温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就是要为我们正确履行参政党职能提供理论基础。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要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中充分发挥作用,提高议案和提案的质量与效能;要在担任政府及司法机关的领导职务岗位上履行好职责,当好勤政、廉洁、高效、依法办事的人民公仆;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