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和热爱家乡教育结合起来,使未成年人自觉把爱国与爱家乡结合统一起来,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振兴家乡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二)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着力帮助未成年人确立远大志向。要对未成年人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前途和命运,明确建设祖国、振兴中华需要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充实自己,需要毫不放松地努力学习。要教育和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自觉地把个人的成长同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
(三)抓好规范教育,着力培养未成年人良好道德和行为规范。良好的道德养成要从娃娃抓起。要按照“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求,积极倡导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四)把以德育人放在首位,着力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努力培养未成年人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培育他们的爱美、审美情趣,增强他们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和经受困难挫折的能力、自主能力和判断能力,引导未成年人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造,使他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都得到全面提高。
三、牢牢抓住加强和改进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既受不良文化的侵蚀,也受传媒信息的误导,既有未成年人自身的原因,也有成年人的原因。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体系。
(一)扎实推进学校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作用。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不仅学校书记、校长、班主任和政治教师,而且各科老师和所有的在职人员都要树立教书育人、德育为先的意识,切实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各项工作的全过程。要采取坚决措施,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现在中小学生课程太多,课业太重,已经不堪承受。学生负担减不下来,素质教育就是一句空话,德育教育就落不到实处。实施“减负工程”,下决心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通过推进课程设置、教材教法和考试评价制度三个环节改革,使学生减负工作取得突破。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中国古代对老师就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要求,人们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来形容教师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广大教师一定要为人师表,以德施教,用自己高尚的精神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感染未成年人,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二)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且是终身老师。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当前,家庭教育在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许多误区。一些家长主要关心孩子考高分数,上好学校,对培养思想道德素质重视不够;一些家长虽然有孩子全面发展的良好愿望,但方法不当;还有些家长对孩子疏于教育,甚至放任自流。孩子要成才,首先要成人,各级妇联要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实施家庭“细胞工程”,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活动,以社区为单位开展“文明家庭”、“特色家庭”、“绿色家庭”、“文明楼栋”创建活动和好孩子、好家长评选活动,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各级党政领导同志要重视家庭教育,各级妇联组织、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要与社会密切合作,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并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未成年人在健康向上、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成才。要充分发挥各类家庭教育学术团体的作用,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指导家庭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三)切实抓好社会教育。社会教育社区化是当前的一个发展趋势。社区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