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市民族问题的关键是发展问题。没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就没有民族问题的最终解决,就没有小康目标的顺利实现。解决好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就抓住了新形势下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也就能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创全市民族工作的新局面。因此,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紧紧抓住实施“ 十一五”规划的良好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利用既是大城市、又是大农村的整体优势,努力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现较快发展。
二、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按照中央、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民族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 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振兴xxx”的大目标,牢牢把握“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发展取向,努力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把城市民族经济发展纳入我市经济社会总体规划,优先扶持、重点投入。引导民族地区按照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构筑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体系。积极支持民族企业拓展空间,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民族经济整体实力。重点解决好农业科技含量低、比较效益不高问题,促进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和转换增值,实现增产增收。着力抓好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的建设,大力培育既有民族特色,又有规模效益的优势产业。引导民族乡( 镇)利用地域和资源优势,重点提高都市型、生态型农业的质量和效益;利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优势,重点提高开发型、特色型农业的档次和水平;利用冰雪文化、民俗风情文化、传统饮食文化优势,积极发展特色旅游。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要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加大对民族地区一般性和专项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财政、计划安排、项目建设上给予政策倾斜,重点扶持民族地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公益事业。要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市民族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对口帮扶机制,加大推进力度,切实解决民族地区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条件。由于历史原因,我市民族乡( 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根据我市实际,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先解决好民族地区的水、电、路问题,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优先安排和扶持一批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有重大拉动作用的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同时,还要重点抓好主要公路干线的升级改造,进一步优化民族地区的路网结构。坚持不懈地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节水灌溉工程,认真解决人畜饮水问题。要按照“ 五个统筹”的要 求,重 点 加 强 生 态 建 设 和 环 境 保 护,走 资 源 节 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之路,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同时,促进少数民族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全面进步。要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教育为基础、以文化为支撑的方针,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进步。高度重视民族教育的发展,坚持不懈地提高少数民族整体素质。采取特殊政策,逐年增加民族教育经费,确保有效投入与经济增长比例相适应。在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民族教育体系建设,改善教育结构,逐步向学前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延伸。加强民族地区师资力量建设,切实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继续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积极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加大对民族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优先解决贫困地区卫生院( 所)的实际困难,支持民族地区建立新型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少数民族的健康水平。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振奋民族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逐步解决人才匮乏问题,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进步提供人才支撑。
&nb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