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的标志,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坚决纠正以分数或升学率衡量教育质量的倾向,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加强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重视抓好学校体育和卫生工作,广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和青春期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和综合实践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和学生个性发展。加强教学研究,转变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基础,加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通过优化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和岗位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立业创业能力。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深化高等院校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加强师德建设,继续在全市教师中倡导敬业爱生、好学进取、乐于奉献的良好道德风尚。加快打造各级各类学校高素质教师群体,继续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完善教师专业成长 “五级阶梯”建设。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吸引、聚集高层次人才,努力构筑教育人才高地。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农村教师队伍稳定。关注教师生存状态,改善教师工作环境,逐步提高教师待遇。
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努力增强教育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多层次多方面为实现“两个率先”服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各类职业学校都要广泛开展新知识、新技术等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以满足产业转移和岗位转换的需要。积极推动高校与科技、经济的紧密结合,加强学校与地方及企业的合作,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重视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市民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和新市民的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努力发挥各类社会教育资源在建设学习型城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积极作用。
我们坚信,有市委、市政府和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有社会各界人士的鼎立支持,有全市教育战线同志们的共同努力,我市的教育一定能够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一定能够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