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安置帮教人员技能培训基地,实施技能培训工程,注重发挥街道劳动服务公司或者有关劳动培训机构的作用,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建立就业技能培训中心,与社会资质考试并轨,制定减兔培训费的优惠政策,对家庭困难刑释解教人员减半收取学费,对家庭特别因难的刑释解教人员实行免费学习,有针对性地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其自身的劳动技能水平和适应社会的劳动能力。在培训费用的支出上,可以考虑“四个一点”的方法,就是:劳动培训部门减少一点;政府部门出一点;社区资助一点;刑释解教人员自己出一点。通过这种方法带动安置帮教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
七、整合社会资源,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的安置帮教良性氛围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要走向社会化,开展安置帮教社会化建设,一方面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广开门路,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开展心理矫正等工作,营造全民参与的安置帮教氛围;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现阶段的社会保障。对本地刑释解教人员,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基本生活有困难的,各级有关部门应将其纳入当地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帮助申请最低基本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对外来的刑释解教人员,真正生活有困难,又没有工作的,建议纳入固定期限的“低保”范围,比如,三个月为限,同时加强同他们户籍地的安置帮教部门联系,一是做好落实低保的延续,二是便于必要的遣返,在给予低保后,如果三个月后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应当移交援住所管辖或遣送回原籍。
八、加强数字化、网络化安置帮教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形成全息化的信息管理体系是安置帮教工作要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社会,因此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必须走向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可是在现有的市镇村三级帮教组织网络体系中,由于种种原因,人员精力分散,加上司法行政系统本身力量的局限性,使安置帮教队伍力量薄弱,在实际工作中力不从心。
硬件设施不到位。除几个良好的基层安置帮教部门在硬件建设上配有电脑,具备实现实现信息化管理外,其余安置帮教部门多依托在司法所、社区办公,电脑合用,安置帮教系统不落实,即便是配备了电脑,可真正懂得操作电脑的工作人员寥寥无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刑释解教人员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推广和发展。
对此,一方面要加强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