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
dxp同志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县级党委要完成新形势下的历史使命,就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在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基本领导体制的基础上,按照“使党始终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各种工作机制。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保持决策机制的科学性,是完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重要内容。县级党委作为统领一个地区各项工作的核心,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本地的发展前途命运。为此,必须完善决策机制,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充分发挥每个常委的作用,避免“一言堂”,凡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建设等重要问题,都要集体决策;要建立决策责任制度,参与决策的领导班子成员,共同对决策的正确与否分别承担主要领导责任和分管领导责任,以增强领导干部的决策风险意识;还要发挥人民群众为决策建言献策的积极性,组建多层次多学科的决策智囊团,形成决策的支持系统、咨询系统、评价系统、监督系统和反馈系统,以提高决策的正确度。二是要建立完善协调落实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县委常委包乡镇包口包重大项目责任制,每月定期召开常委会,不定期召开碰头会,听取每个常委分管工作任务完成情况,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并对重要工作和下一步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同时,要完善奖惩机制,提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要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形成用制度选人的用人导向,真正把那些想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3、改革和完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要不断推进基层党委的领导班子建设。
县级党委班子的整体素质如何,对一个地区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上,一要保持班子的相对稳定。从干部本身来说,思想稳定是极为关键的因素。上级党委要创造保持县级党委班子相对稳定的环境,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让其时时处处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并要积极扶持和帮助县级干部克服实际工作的矛盾和包袱,让其真正安心基层工作。二要不断优化班子结构。在县级党委班子的结构优化上,应从功能齐全的角度考虑党委班子成员的增减和配置,最大限度发挥其功能。在以后换届或届中个别调整时,哟啊从年龄、文化、专业、经历、性格等方面统筹考虑一个县区的党委班子,使班子的搭配更趋科学、合理、协调。在选拔干部时,既要考虑到在机关工作的干部,更要多向那些长期在基层工作并有较好实绩的干部倾斜。同时,在年龄问题上要区别对待,以便更好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年龄段干部的作用。三要强化领导干部的在职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县委班子成员工作头绪多,工作任务重,要建立定期培训和专门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制度,以不断提高其政治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培训时,可以针对不同干部,分门别类的开展多形式的培训。比如,在培训内容上,可根据分管工作需要,实行“菜单式”培训;在培训方式上,可采取轮训、上派学习或根据地区经济条件的差异选派干部外出挂职锻炼等形式;在培训时间上,要根据培训内容合理安排,但不论哪种形式的培训,一般不宜超过三个月,否则,会造成工作的“断档”现象。
总之,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十分重要。对于基层党委来说,必须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总结和完善,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基层党委班子的整体功能,才能使基层党委的一切活动都在体制和机制的轨道上正常运行,才能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