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通用厂房建设,2005年入股农民年人均增收110xxxx。
四是大力实施“扶贫”工程。市领导带领有关部门和企业,挂钩3xxxx经济薄弱村,筹集资金100xxxx万元,帮助建成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项目70xxxx个。实行“重心下移”,从市区机关派出12xxxx干部到村里挂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制订颁发《**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全面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此外,各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生产生活条件比较恶劣的边远山区实施整体搬迁移民,统一在×××生活小区建设安置房,促进了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五是提高农民素质。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教育培训,创造平等的就业机会作为一项治本工程来抓。除加强义务教育之外,还发动社会力量与政府一起兴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学院。同时,实行全市初高中落第生一律免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和培训的政策。2006年,培训率已达到10xxxx。近三年来,全市已有xxxx多中青年农民经培训到工厂务工,占全市农村实有劳动力的2xxxx。
三、以促进公平公正为根本保障,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经济特区25年发展积累起来的强大实力,统筹城乡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岛外农村的投入,努力让城乡人民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一是在规划、项目、投入、政策上四统筹,全面加强农村建设。重新修编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全市32xxxx行政村(居)的水、电、路、信息、排污等分别作出专项规划,对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社会事业项目进行统一布局、逐年安排。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投入,2006年,农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前年增长1.25倍,财政支农支出比2005年增长27。农村税费改革已实现“村村减负、户户受益”。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经过多年努力,已基本实现通行政村道路硬质化,目前正在向自然村发展。自来水普及率达7xxxx。农村电网已完成改造,正在向户立电表、同网同价推进。
三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农民文化生活水平。“十五”期间,投资约21.62亿元,改造和新建农村中小学130所,整合撤并中小学56所,提升了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从去年起,农村学校已全部免除学杂费。全面建立农村医疗服务、卫生、防疫体系,统一建立疫情监控中心,筹建疾病防治中心和急救中心,力争三年全面完成改厕和垃圾转运。建立和完善镇文化中心、村文化室,计划三年内户户通有线电视,手机进入农村信息服务平台。
四是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全市农民医疗保险的参保率达93.xxxx,有效减少了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城乡一律实行居民户籍管理。出台相关文件,要求企业对农民合同制工人实行工伤、医疗、养老保险。各区财政统一对村干部发放补贴和定额补助。村干部由向农民催收税费变为帮农民做事,因而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农村社会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