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共同理想,既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也是中国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根本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有了它,中华民族就能够在新世纪新阶段脚踏实地、百折不挠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必须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第一,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价值观念多样化的情况下,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国情、认识世界,对于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尤为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认识到自己的利益之所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自觉的追求,需要学习,需要教育,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有了这个科学的思想武器,就能够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就能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就能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只有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高度来认识当今世界的变化及其趋势,把共同理想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会成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才会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才会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逐步完善起来,坚信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一定会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逐步发展成熟而实现。因此,要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全党、教育人民,把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到各项工作中。第二,扎扎实实把共同理想体现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从政策环境、体制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为树立共同理想提供有力的支撑。人们的理想信念是在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中逐步树立和增强的。共同理想越能转化为共同利益,就越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并为之奋斗。因此,在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要把共同理想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实施的各项方针政策中去,体现到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当中去。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一切决策,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实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方针政策的依据。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搞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使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这样才能为思想教育发挥威力创造社会条件,奠定共同理想的社会基础。
第三,坚定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是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键。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如何,极大地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中,越是体现我们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就越能促进广大人民群众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去、落实到党员领导干部的实际活动中去,最能使人民群众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最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凝聚力,也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活力。我们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加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切切实实把党风、政风搞好,切实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地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