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立长效机制。一是提高税务干部执法素质。这是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的首要条件。规范执法行为,提高精细化管理,强化税务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前提,提高其法律、业务知识 水平是关键。在当前依法治国、法制经济的今天,税务执法行为必须做到合法规范、依法治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税务执法队伍。二是明确责任加强执法检查。根据税务执法流程,把税务管理、税收征收、欠款管理、税收保全、强制执行、税务检查、税收法制、信息数据处理细化到各执法岗位,对每一个执法岗位的工作职责、执法权限、操作程序、处理时限、责任范围进行科学严格界定,划分清楚。明确职责体系,并尽量与目标管理考核一体化。在日常执法检查中应选用业务素质强、政治素质硬的干部组织检查。建立检查人员执法检查责任制度,从而有效地促进执法水平提高和保证执法质量的提高。三是加大过错追究力度。严格实施过错追究是规范执法行为的有力保障。要坚决落实并细化《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和《管理工作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在执法过程中不负责任、滥用权力、越权、放权行为,不履行责任和义务,侵害纳税人行为,法制观念淡薄,不依法办事,甚至以权压法、以言代法,在执法工作中管理不严、官僚主义、督促不办的还应承担连带责任,对上述行为表现,区分不同情况,加大追究力度,把涉及其他法律法规的都纳入精细化管理体系,确保精细化管理的全面落实。
三、求真务实是精细化管理的关键
加强税收精细化管理,是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与日俱进的一个重要举措,要做好这项工作,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实是求是地抓好落实。其中人的因素是抓落实中最关键最主要的一个因素。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首先各级干部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领导班子要认真领会上级的各项要求,明确加强税收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认真分析本单位在精细化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阻碍或影响精细化管理的因素,要善于透过表面现象抓住问题的实质,切实解决精细化管理上的漏洞,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中层干部特别是基层的科所长是抓好精细化管理的关键之关键,必须要全面掌握精细化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当前,许多中层干部在本职岗位时间较长,多年的征管思维方式形成了桎梏,经验性的东西充斥了整个思想,有的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个体的思想不仅影响着精细化管理的落实,在把握全体科所人员的思想脉搏上,在抓群体落实的思想观念上也处于劣势,因此,提高中层干部特别是基层科所长的能力素质是抓好精细化管理成功的关键。其次,在征管思路上要实现新的转变。一方面针对科学规范执法行为的要求,税收管理思想要向规范化管理转变,按照公平、合理与平等完善的原则,转变管理方式、制定相关措施,提高税收管理效率。另一方面,税收管理思想要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在税收预测评估、税收监控、服务管理等方面有所提高。
2、抓住重点,突出能力。税收管理精细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基层科所是抓好精细化管理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是最终管理层面,精细化管理成效如何取决于基层科所长的能力建设。一是必须强调思想建设和能力建设。要落实精细化管理,没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引导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精细化管理本身就是一个比较规范、能够制约或减少人为因素的系统管理,必然限制个人利益的拥有,在拥有利益和规范管理上做如何的选择,个人思想正确与否的因素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在能力建设上,要着重提高善于规划设计全盘工作、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中层干部的思想建设和能力建设的提高,不仅对于精细化管理,在税收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二是必须强调政令畅通。政令畅通就是要加强执行力的管理,执行力就是要把计划管理落实到位。过去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许多案例中关于上级的指示精神、决策和计划得不到贯彻执行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执行力,指令不畅通。表现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上级的指示精神软磨硬抗,更有甚者,作为下级执行者,不仅不抓落实还要给上级机关“下指示”,像这种执法意识差、执行能力低的干部虽然在少数,但影响却是一大片。各级班子必须对此引起高度重视,这是一种严重危害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毒瘤,是严重影响税收精细化管理的桎梏,势必影响到税收事业的发展。必须要加以根除,按照有关规定该调整的调整,该撤换的撤换,该处理的处理,要忍痛把这些制约税收精细化管理的不利因素清除掉,否则,任何工作将无法开展。
3、注重研究,善于创新。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