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
明确提出中国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强调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加入世贸组织,提出“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新战略,是把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有力地推进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第二,使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相统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实现国家的强盛,还要实现人民的×××。这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理念,也是dxp现代化建设思想的起点和归宿。强国富民,是近百年来中国人的不懈追求。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就必须承担起实现强国富民的历史责任。dxp同志指出,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离开了生产力的反展、国家的富强、人民的生活的改善,革命就是空的。社会主义不是抽象的,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要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困,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dxp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人民的×××幸福,实现国家的兴旺发达。
强国富民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提出,要坚持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要把这种先进性和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并以此来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把握人民的愿望,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得到巩固,使强国富民的目标不断得到实现。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在整个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使人民群众得到应该得到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群众得到的物质利益不断有所增加。这样,人民群众就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实行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祖国的富强之道,也是自己的×××之道。
第三,使现代化的实现和社会主义的振兴相统一。dxp同志把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明确的现实目标,同时又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大局来思考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问题。dxp认为,能否实现现代化,关系中国的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也关系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前途命运。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振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和优越性,应当直接体现为在避免社会动荡、避免两极分化的前提下,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dxp同志指出,中国用100年的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是共同×××的,不仅能实现中国人的百年梦想和追求,而且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使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和富强起来,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形势下对全党的明确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振兴的统一性,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长期性、阶段性,全面阐述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步骤,提出通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现代化奠定基础,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创造物质前提。
三、思想起点、科学精神和价值取向一致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上都源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上都立足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它们有着共同的思想起点、共同的科学精神和共同的价值取向。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理论和实践活动的思想基础,也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拓展,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同邓小平理论一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在理论的各个方面都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科学精神,我们党才能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并坚持以我国改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