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优化临空经济的产业布局,推动临空经济圈层化
一是依托空港,建设以机场为核心的临空经济功能区。强化“区港一体”的发展理念,增强机场对县域经济的带动能力,大力发展航空工业及临空商业、临空商
务等配套产业,打造×××临空经济的先导阵地和前沿堡垒。
二是功能互补,建设以三大产业发展平台为主体的临空经济核心区。加快完善以省级重点经济开发区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成都国际性枢纽型园区成都航空物流园区和×××县现代商贸集中发展区为主体的“三大园区”的基础设施,提高配套服务功能,与机场形成深层次综合开发格局。以“三大园区”为载体,突出招商引资的临空指向,促进五大主导产业集中集约发展,加快光机电、新材料、食品、医药等优势产业向新型临空工业改造和转型,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临空产业集群。
三是立足城市发展,建设以×××北部城市组团为主体的临空经济配套区。要借鉴上海虹桥等地区发展“都市型临空经济”的经验,立足“再造成都”,按照未来成都中心×××的标准,高起点、大手笔搞好城市发展规划,在空间架构、产业布局、功能定位、建设档次等方面全面对接成都中心城市。要以统筹东升、华阳“两城”建设为龙头,带动西航港、九江、彭镇、公兴、黄甲、胜利、中和、正兴、万安等北部城镇加快发展,提高东升、华阳两大城市组团的整体承载能力,尽快承担中心×××部分城市功能,为临空产业及相关高端产业的集聚和发展创造条件。
四是立足区域互动,建设以×××南部片区为主体的临空经济辐射区。按照“以特取胜、错位发展”的思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锦绣东山生态观光走廊、蜀风牧山文化旅游走廊、麓山大道国际社区走廊“三走廊”的打造,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创汇农业、文化旅游、运动休闲、高档住宅等临空产业。
有效利用资源,提供发展重要保障
(一)积极对上争取,充分利用政务资源
立足充分发挥×××国际机场作为×××、×××联系世界的桥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平台、培育新兴产业的载体和展示对外开放形象窗口的作用,争取省市将临空经济纳入重大发展战略体系,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站在更高层面对临空经济发展进行系统研究,科学定位,统筹规划,整体打造。
(二)加强与机场合作,充分挖掘机场资源
超越体制机制约束,加强与国家民航总局、机场集团公司的沟通和协商,与机场建立面向未来的全方位战略合作关系,形成协调互动的发展模式。在规划衔接、土地利用、产业政策、基础设施、拆迁安置、社会福利等方面加强与机场的对接和配合,大力支持机场扩容提质。采取合作开发的模式对临空经济区进行分层开发,给予机场充足的发展空间和合理的开发权益,充分调动机场的积极性,促进机场与地方的深度合作和互利共赢。
(三)强化市场运作,充分借力市场资源
大力发展临空经济,迫切需要资金等市场要素的快速聚集,必须充分借力市场资源,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资源要素整合利用,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加快市场化配置资源。灵活采取bt、bot、t—bod、特许经营权融资等方式,引进市场主体对临空经济发展区实行连片打造,配套开发,实现多渠道融资,专业化打造。
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加快基础配套,提高承载能力
按照“对接成都、统筹推进、适度超前”的原则,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承载能力。一是优化交通网络。强化成都中心×××、×××北部城市组团及“三大园区”相互间的交通联系,着力优化产业聚集区、商务配套区、生活配套区路网结构,尽快形成城乡一体、水陆空铁立体互动的交通网络,进一步实现与成都中心×××交通的全面接轨。二是完善能源体系。按照打造南部新城的要求,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岷江水厂二期、东山牧山供水工程及输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和保证能源储备与供给,增强临空经济发展的能源保障。三是加快信息化建设。针对临空经济时效性、高效性的特点,加快通讯、电子信息网络建设,尽快在临空经济功能区、核心区、配套区实现互联网、通讯、有线电视“三网”融合,打造“数字×××”,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四是改善人居环境。在东升、华阳、西航港及“三大园区”等人口和产业密集区域,合理布局商业、公交、餐饮、健身、娱乐等生活设施,提高区域综合配套功能,着力打造一流人居环境。
(二)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投资环境
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优化行政许可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开通临空产业发展“绿色通道”,实现“一条龙服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