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转型是代表着历史发展趋势的实践主体自觉推进社会变革的历史创造性活动,具体来说可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社会转型的主体不是社会结构,而是从事现实历史活动的实践的人;二是应当从历史的积极能动因素――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方面和主体的“能动生活过程”去思考揭示社会转型的本质;三是寻求社会转型的意义应着眼于人的价值取向与目的,把历史发展的渐进性中断与历史的上升运动和生活发展观念联系起来[12]。
第九种观点认为从广义文化学的角度看社会转型就是文化转型,指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整体性变革,它具有高于政治、经济结构转型的超前性和独立性[13]。
第十种观点认为社会转型就是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样化的过程[14]。
综上所述,所谓社会转型,就是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机制从一种型式向另一种型式转换的运动过程,是一切社会形态的质变、飞跃,社会革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改革和变迁等都可视为社会转型的形式。社会转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制转轨,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社会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即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即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所以,社会转型是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程,是社会的结构性变革和整体性发展,既包括经济基础的变革,也包括上层建筑的调整,通过确定新的社会经济秩序,整合社会资源,推动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的整体性变迁。
二、转型期社会综合候症
所谓社会综合候症,即社会发展中的非常态社会现象。在历史上,每一次社会形态的更替,都经历过社会转型期。转型期社会一般都存在社会结构的不平衡性、社会矛盾的尖锐性和社会内容的创新性。
1、社会分化的急剧加快。美国当代结构主义理论大师彼特·布劳的结构变迁理论认为:社会结构(socialconstruction)的组成实际上是指由个人所组成的不同群体或阶层在社会中所占据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表现出来的交往关系。社会结构可以由一定的结构参数加以定量描述,包括从水平方向对社会位置进行区分的类别参数,如性别、宗教、种族、职业等,以及从垂直方向对社会位置进行区分的等级参数,如收入、财富、教育、权力等。结构参数就是人们的属性。这两类参数之间可以相互交叉,也可以相互合并,从而使社会结构的类型显得更加复杂多样。而社会分化(thesocialdifferentiation)就是指社会结构系统不断分解成新的社会要素,各种社会关系分割重组最终形成新的结构及功能专门化(theprofessionalization)的过程。与社会结构的构成相适应,社会分化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社会异质性增加,即群体的类别增多;二是社会不平等程度的变化,即社会群体间的差距拉大。而社会整合是针对社会分化产生的异质性超越原有的规范而提出来的,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将社会结构不同的构成要素、互动关系及其功能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提高整个人类社会一体化程度的过程。社会结构愈复杂,社会异质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