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robinmorgan.(newyork:randomhouse,1970),p.309.
[32]全国妇联“妇女生育与健康”项目组,“妇女生育与健康项目简介”,杜芳琴:前引书,页284-285.[33]出处同注[30].[34]出处同注[32],页286.[35]刘祖云、邵华,“让生育保障制度走近农村妇女”,见《中华女性网》(www.china-woman.com/gb/2003/12/25/zgfnb/fnqy/),2003年12月25日。
[36]出处同上。
[37]山水云间,“中国妇女究竟撑起多大的天?”,下载自《人民网/强国论坛》(http://bbs.people.com.com/bbs/readfile?whichfile=8132&typeid=97),2004年3月8日。
[38]刘祖云、邵华:前引文。
[39]刘祖云、邵华:前引文。
[40]刘祖云、邵华:前引文。
[41]王有佳,“家庭暴力透视”,《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3年4月3日第二版。
[42]王行娟,“前言”,载高鸣亦、王行娟、丁宁的《“围城”内的暴力──殴妻》(河南:中原农民出版社,1998年),页5.[43]王行娟,“北京地区家庭暴力状况调查”,高鸣亦、王行娟、丁宁:前引书,页45-50.[44]“去年26xxxx中国妇女死于家庭暴力”,《阿拉丁网站》(aladding.com),2004年8月2日。
[45]冬新,“中国家庭暴力的情况与分析”,高鸣亦、王行娟、丁宁:前引书,页16.[46]黄先碧,“对家庭暴力的思考”,《社会科学》,1997年第10期;罗萍,“中国家庭暴力的现状、原因及法律措施浅议”,《社会学》(报刊复印资料),1998年第4期。
[47]出处同注[45],页24.[48]冬新:前引文,页27.[49]胡曼筠,“天津妇女遭家暴调查,‘甲女丁男''成新导火索”,《新华网》,2004年9月7日。
[50]出处同上。
[51]王行娟,“北京地区家庭暴力状况调查”,高鸣亦、王行娟、丁宁:前引书,页54.[52]冬新,前引文,页25.[53]《北京晚报》,2004年8月2日。
[54]王有佳,“家庭暴力透视”,《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3年4月3日第2版。
[55]出处同上。
[56]王行娟,“前言”,高鸣亦、王行娟、丁宁:前引书,页7-11.[57]冬新,前引文,页22.[58]出处同注[49].[59]《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页8.[60]张圣芬,“性的虐待”,高鸣亦、王行娟、丁宁:前引书,页185-189.[61]“性屈从?──中国女性性现状调查”,《新闻周刊》,2004年9月19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