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节日演讲稿爱国纪念日演讲稿工作学习演讲稿和谐社会演讲稿青春励志演讲稿训练锻炼演讲稿致辞主持演讲稿指导
您现在的位置: 演讲稿范文大全 >> 工作学习演讲稿 >> 领导演讲稿 >> 正文

○  论新农村建设与中国道路思想宣传  ○

城市化,中国城市人口会以更快的速度增加,但这种的城市化不仅不人性化,而且很危险。如果中国的城市化要避免所有其他发展中大国的贫民窟式城市化,则国家几乎必然要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

二、城乡二元结构将长期存在

如果中国不选择贫民窟式的城

市化发展路径,则依托于农村生活的人口将长期保持一个很大的规模,农民工流动和往返于城乡的现象将长期存在,城乡二元结构也将长期存在。

当前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也是分析中国发展道路的起点。城乡二元结构有一定的合理性,其中之一是,因为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同样的经济收入,在城市生活十分艰难,而在农村却可能过得舒适。城市是市场化的,农村却有相当部分非市场因素存在,比如自给自足农业经济的存在(如粮食、蔬菜的自给等)。总体来讲,中国进城农民工之所以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劳动而接受很低的报酬,就是因为农村生产劳动力的成本比城市要低。何新早就指出,农村低成本生产廉价劳动力的机制,正是中国可以从全球化中获得好处的秘密。

城乡二元结构中,农村非市场因素的存在,还为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社会主义一词,显然不是虚词,而是大有妙处的。通过调动村庄中的非市场因素,进行农村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组织建设,可能为农民增进大量非经济的福利,从而使农民在经济收入以外,获得文化性和社会性的好处,即获得体面和尊严上的好处。

只需要较少的经济收入,村庄中的人们就可以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较高质量包括经济上解决了温饱,人际联系稳定,生活意义明确)。村庄可以低成本地获得高质量生活,构成了村庄与城市二元对立的一个根本点。因为可以低成本地获得高质量的生活,就使只能获得很低收入的农民工也可以完成高质量的劳动力再生产。劳动力的这种再生产机制,使中国经济具有的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中国现代化也因此有了希望。

也因为农村生活具有意义,当城市就业机会较多,劳动力报酬较高时,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当进城农民工过多,就业竞争激烈,劳动力报酬太低时,农民工可以返回村庄依靠一亩三分地生活。中国加入wto,出口扩大,大量农村劳动力便流入城市生产出口产品,发生世界性经济萧条,出口减少,进城务工劳动力可以返回农村。农民工自由往返城乡,就使中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因为劳动力灵活供给的优势,而占据有利位置。

城乡二元结构既是历史的产物,又因为农村社会不仅是农民的生产场所,而且是农民的生活和娱乐场所,不仅是物质生产的场所,而且是意义和价值的生产场所,就为低成本的劳动力再生产提供了绝好的空间,从而为中国赶超型现代化提供了机会。

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基本出发点是中国存在城乡二元结构,而农民转移进入城市需要相当长一个时期,在此期间必须站在农民主体的角度考察他们从现代化中的获益状况。不过,当前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流思路,却与此有些差异。

当前新农村建设主流思路的两个代表人物是林毅夫和温铁军。林毅夫一直认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通过国家投资农村基础设施,以拉动农村的内需。中国是一个巨型国家,没有内需支持的经济发展,终究不可持续。林毅夫的思路是有价值的,这一思路似乎也已成为当前中央政策的主导思路。林毅夫认为,中国农村的根本出路是城市化,而城市化的基本办法是发挥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扩大低端产品的出口。林毅夫的思路是矛盾的,因为正是中国缺少战略产业,低端制造业无利可图,而使进城农民工报酬很少,不能真正在城市安居。如果中国一定要在发挥所谓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城市化,这样的城市化就只能是贫民窟式的城市化。

温铁军建设新农村的思路与林毅夫有很大差异。温铁军关注的是农民能否组织起来应对市场风险和外在强力。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以土地均分为基础的2亿多户小农的经济规模太小,无法应对市场风险,也不能有效抗御外来强力。曹锦清也非常认同温铁军将农民组织起来的意见,认为只有将农民组织起来,才是唯一出路。此外,潘维也认为,当前中国农民之所以穷,是因为没有组织起来,从而不能“劳动创造财富”,他甚至设想将农民组织起来造大城。

温铁军、曹锦清和潘维显然都是希望通过将农民组织起来,让他们获得经济上的好处。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农民增收越来越难。在农民人口极其庞大的前提下,国家不可能通过财政补贴给农民以持续的收入增长,唯有将农民组织起来,才能抵消中间环节的剥削,才能抗御外来强力,才能“劳动创造财富”。这种组织起来思路的典型是建立各种类型的合作社。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农民数量极其庞大的情况下,即使农民组织起来,也缺少与其他阶层谈判能力。而农民能否组织起来,也是一个很大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栏目导航
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6 演讲稿范文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