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公路养护经费已经解决情况下,必须还要有一支专业化公路养护队伍。这次在全省范围内新建的乡村公路在路面的等级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目前,在建和已建成的乡村公路都是以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主,路基最低宽度达xxxx,路面宽度达3.xxxx,不少地方路基宽度达xxxx,路面达xxxx的沥青混凝
土路面。有的地方路面宽度达xxxx,甚至达xxxx以上,路的等级不断提高。因此,必须要有一支懂得修理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病害的养护队伍。路面的养护起点高、要求高,这对于乡(镇)道路养护职工是一个新的课题,必须要认真学习养护新技术,不断提高养护技能。
按照有关规定,县级交通主管部门有义务对乡村公路的建设、养护进行指导和督促。新一轮农村公路建成后,根据乡(镇)公路养护人员技术差这一状况,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分批对乡村公路养护人员进行逐一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要以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其预防、修理方法等知识为主。总之,随着公路等级的提高,养护人员的养护技能也要随之提高,决不能停留在过去的养护水平上。加强乡(镇)村公路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是目前我省县、乡两级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公路新建水泥路面、沥青路面总里程数越来越多,到2005年底全省几乎所有乡至行政村公路都要全面完成改造任务,所以对养护人员的培训要早准备,分批进行。这样,乡村公路就能有一支专业化养护队伍,管养工作就能跟上。
四、加强县、镇政府配合,解决公路环境问题
过去乡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几乎是个空白,平时公路上堆积物占满整个路面,并缺少各种标志、标牌和安全警示桩,这样,一是给乡村公路沿线的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不安全因素,二是给公路沿线群众出行带来极为不便。乡村公路路面本来比较窄,如果路面堆一些草垛、木材等障碍物,农民出行将受到阻碍。目前,正在全省改建的乡村公路大多数为四级公路,如果再和以往一样,路政管理长期处于没人管、没人问的状况,新建的农村公路还是不能发挥它的效能,所以乡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也是一项重要工作。
首先,加大乡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宣传力度,在农村形成浓厚的爱路、护路舆论氛围。县级路政管理部门要协助乡(镇)级人民政府将《公路法》有关路政管理方面的条款运用张贴标语、横幅的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使公路上的法律法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由于乡村公路缺少路政执法人员,公路上的违章建筑、乱堆乱放等侵犯路产路权行为无法依法得到整治,平时应由乡(镇)级人民政府牵头,县路政执法人员配合对乡村公路的违章行为要定期与不定期的整治。
其次,完善乡村公路各类标志、标牌,确保安全畅通。以前,农村公路大多数为砂石路,路面等级低,几乎没有设置各类标志标牌,经常造成各类交通事故的发生,使广大百姓生命、财产蒙受损失。另外,由于无指路牌,来往的行人走错路。因此,对完善各类标志、标牌已势在必行。县乡两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完善乡村公路各类附属设施的重要性,特别岔道口、弯道、陡坡等特殊地段安全桩极为重要。应在每条线路的起讫点要埋设路线名称及线路经过的镇、村名称等标志,还要对行车时速要进行限制。以前路况不好,农用车、摩托车还不得不“限速”,现在路平坦了,车速快了就要进行限速,尤其在沿线学校、工厂等人口聚集较多的地方要有明显标志。这样,可以提示行车人在经过这些地方时能注意安全。这类工作起初应有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协助乡(镇)级人民政府进行指导、督促、完善,确保路政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总之,新时期乡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要像国省干线公路那样重视起来,对乡(镇)级政府来说,是一门新课题,也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县、乡(镇)政府紧密配合,真正履行《公路法》所赋予各级政府的职能,让省政府倡导的为民办实事永远“实”下去。
三是大力整治农村公路上的超限运输行为,保证建成后的乡村公路的使用寿命。超限运输历来是国省干线公路的主要杀手,由于以前农村公路路面等级低,大多数是等外路,超限运输车辆在乡村公路上无法通行。现在和以前已大不一样,根据笔者观察,目前不少超限运输车辆绕道行驶于新建农村公路,把新建农村公路当成避风港。如果长期让这些车辆在乡村公路上反复荷载,必将会大大缩短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笔者认为,要大力发动群众,对在农村公路上进行超限运输的车辆要进行举报,由县级交通部门路政执法人员进行处理,在人民群众中对超限车辆要形成一种“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之势,让超限车辆无隙可乘。还可以采取举报有奖,举报有功的方法,调动群众爱路、护路的积极性,让广大群众成为农村公路管理的主力军,只有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才能保证乡村公路的路产、路权不受侵犯,单靠乡(镇)公路管理人员×××级交通部门路政管理人员是远远不够,农村公路点多,面广,必须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