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的特点和公路工程建设的需求,使培训的高技能人才不仅能胜任关键性技术岗位,而且能及时解决生产技术、工艺方面的实际问题。二是在教学方法上注重超前性。为适应长远发展的需要,培养跨世纪人才,应注重职工教育工作的超前性,为公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在培训门类、科目、内容、技术等方面要考虑到公路行业的发展需要和引进新设备、新技术的需要进行超前培训。三是在教学形式上注重实用性。在培训过程中,采用三维动画演示、案例教学、多媒体演示等先进的方法授课,聘请公路桥梁方面的专家、教授、研究人员进行授课。并且组织参观一些著名工程建设,做到学用结合。
3、抓一线人员培训,提高工人队伍技能。公路系统一线工人有很多,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公路的建设质量和养护质量的提高,影响公路经济的发展。为抓好一线工人的培训,一方面,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原则,以县站为主开展各种岗位培训班,另一方面,积极举办岗位能手培训班。并注意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举办公路养护专业知识竞赛,印发学习资料,组织集中学习,在公路职工中掀起一个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全面提高公路职工的综合素质。
4、抓新进职工培训,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对刚进入公路行业的新职工,重点应向他们灌输“公路行业精神”,培养对公路行业感情和集体主义、团结合作的作风。新职工就职后,首先要学习公路行业历史传统,前人的创业精神、经营方针以及行业概况和业绩。现今流行的“企业文化”之类的字眼,实际上就是行业经营思想和工作作风。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文化”,如果不正确理解和继承它,就不能在今后长期的职业生涯中很好的理解经营政策和方针,也不可能与同事之间默契配合。新职工教育的另一个方面的内容,是传授基本劳动技能和对劳动组织、管理体系的认识。
三、改进方式,规范管理,是搞好职教工作的重点
1、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根据公路发展目标对人员能力的需求、各部门工作对人员能力的需求以及员工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对各类人员的培训提前作出周密细致的计划、安排,包括培训对象、时间、地点、内容、授课教师、培训效果及考核标准等,坚持把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作为教学、培训工作的龙头,使职工教育工作有计划、有目标地稳步进行。
2、改进传统教学方式。根据成人教学特点,在培训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师台上讲,学员台下听的做法,加强教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与研讨。在培训中增加互动式的教学,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增加交流研讨内容。学员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大家对学习的知识进一步消化吸收,每个人通过听取别人的发言,拓宽思路,提高认识,使培训收到较好的效果。
3、合理选择培训模式。在培训组织上,坚持以内培为主、外培为辅。内培主要挖掘内部潜力,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外培是指选送部分人员参加社会上举办的各种教育培训。在培训时间安排上,坚持短期培训为主,长期培训为辅。短期培训是利用业余时间和施工淡季,见缝插针实施培训,解决施工中遇到的技术困难。在培训中,本着“干什么、学什么,需要什么人才,就培训什么人才”的原则,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在短期培训中,突出以岗位培训为主。
四、创建机制,完善体系,是搞好职教工作的保证
1、加强对职教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职工教育工作,建立健全科学的职工教育培训网络。市级以上公路管理部门独立设置教育管理科室,县级公路管理部门设置专职教育管理人员,按全员人数的0.3配备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把职教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职教工作会议,分析研究职教工作情况。坚持把职工教育工作当作公路事业发展中的一项大事来抓,做到研究工作时要研究职教工作,布置工作时要布置职教工作,检查工作时要检查职教工作,总结工作时要总结职教工作,评比工作时要评比职教工作。
2、加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