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守法用法和社会氛围。要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治理,根除人治弊端,建设法治社会,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法律手段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三是要完善监督体系。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与制约机制,使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意识深入人心。以公共权力为监督制约重点,综合运用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党内外监督、舆论监督等方式,充分发挥各种监督力量作用。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以及各类社会事务信息的公开,增强各种权力运行的透明度。
五、建立分全人际关系构建机制,以诚信友爱促进和谐。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文明风尚,构建和谐共处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一是要培育诚信的人际关系。要着力打造诚信社会,积极推动以政府诚信为主导、企业诚信为重点、个人诚信为基础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尤其是要做到人以诚为本、重承诺、取信于民。要教育和引导人们立身做人以诚为本,人与人之间诚实守信、无欺无诈、真诚相处。二是要培育友爱的人际关系。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谅解宽容、豁达大度的精神,积极倡导友爱向善、互帮互助的风尚,以每个人自己的友爱之举赢得他人的友爱之心,形成全社会的友爱之风。三是要培育团结的人际关系。团结之功,体现在合之德。要倍加重视和做好团结工作,注重加强党内的团结,加强党同人民的团结,加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把全国上下的力理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和衷共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
六、建立分全利益协调机制,以公平正义促进和谐。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各项工作,保护全体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一是要协调好社会收入分配关系。处理好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减少低收入者数量,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着力解决分配不公、收入过于悬殊的问题以及消除产生不合理、不合法因素,防止非法敛财和投机暴富。二是要努力扩大就业。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增加就业岗位,努力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为各类劳动者营造公平的发展机会。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把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范围,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尽心竭力解民忧,尽职尽责保民安,及时解决影响群众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地整合不同的利益群体。当前,要突出解决好征地搬迁,特别是要坚持依法办事和严格按政策办事,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