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的道德行为上,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自觉遵守“八荣八耻”根本要求。各行各业各个单位都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开展具有行业特色、职业特点的道德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贯穿到生产、经营和管理之中。要充分发挥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充实内容、创新形式、拓展领域,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纳入到各种精神文明创建中来,让更多的群众在参与中受教育、受影响。要坚持抓好各类先进的评选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各种形式、各种载体,推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使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蔚然成风。
四是要巩固教育成果,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确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长期规划与近期安排结合起来,锲而不舍、长抓不懈、一抓到底。要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机制、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纳入公民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全过程,渗透到社会宣传、精神文明创建、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要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评价机制,各项行政规章、行业管理制度都要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原则,发挥规章制度对人们道德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使“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更好地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要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示范机制,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仅在本职岗位上贯彻党的宗旨、当好人民公仆,而且在社会生活中严格自律、严格要求,做“八荣八耻”的积极实践者,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引领社会风尚。
坚持六个结合
一是要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相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本质上是人民的荣辱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上两者是一致的。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把知荣明耻、尊荣斥辱的观念渗透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过程中,使之成为人们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道德指南和价值保障。
二是要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结合。当前,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与具体实践,一方面用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和引导人们增强荣辱观念,明辨荣辱界限;另一方面也要用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不断发展的精神要求和文化需要来充实和丰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内涵,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始终成为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进程中人的道德的“守护神”。
三是要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相结合。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属于思想道德建设的范畴。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要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倡导人们树立“遵纪守法为荣、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来以德护法,不断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人们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也要在运用法律手段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做到以法养德,用法制措施来保障人们的良好守法观念。
四是要与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相结合。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全体社会成员提出的要求,但党员领导干部应该作表率、当模范。在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要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荣辱观教育,促使他们在加强道德修养、明晓荣辱观念的同时,不断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任务和目标,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引领整个社会风气。
五是要与先进文化建设和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相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倡导的“荣”的内涵与民族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把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互相推动,在提升人们知荣辱、明是非、辨美丑的能力中把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六是要与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相结合。对于青少年而言,荣辱观是影响其一生的重要观念。当前,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与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相结合,使广大青少年明晓现实生活中“光荣”与“耻辱”的深刻内涵,自觉运用荣辱观念检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自觉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优良品德,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