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食品安全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三、搞好食品安全工作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食品保障体系主要是围绕解决食品供给问题建立起来的,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够。建设一个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为目的,与经济发展社会同步,与食品产业水平的提高是相适应的全程可控的安全保障体系,已迫在眉睫,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我们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开拓思路,大胆创新。
当前食品安全最为突出的是农村,迫切要求建立一个切实可行和长效的食品安全监控体系,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广大农民对食品安全日益提高的要求。对此,笔者所在的×××结合县情作了一些探索,即通过推进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的“三网”建设来解决当前的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具体做法是。
鼓励和引导城市食品(日用品)连锁企业和超市在乡(镇)村直接投资建立“直营店”和吸引当地零售店、杂货店、夫妻店加盟发展“便利店”,促进农村零售市场的连锁化发展,努力构筑一张保证商品质量、渠道供应规范、服务方便快捷的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
通过明确乡镇政府对食品安全的属地管理职责和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健全乡(镇)村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的聘任、管理制度,并建立各级各部门责任追究和监督考核办法,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工作机制等措施,形成执法合力,构筑一张没有监管“盲区”的“监管责任网”。
通过对各相关食品监管部门的群众监督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参与意识和水平,夯实监管基础,加强监管力量,构筑一张食品安全信息反馈及时的“群众监督网”。
构建和完善农村食品“三网”,有利于增强群众对食品的消费信心、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放心度和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满意度,可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经济建设的热情,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和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