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上。一是用人上引导。用人的问题非常关键。用一个人就是方向,就是旗帜。用好一个干部可以带动一片,搞活一个局面。用错一个干部,会搞砸一个局面,会伤了群众的心。对此,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要用干事的人,用能干事的人,用干实事的人,用干好事的人。用干部必须透明,不能搞暗箱操作。这样才能保证使用干部的正确性。要通过正确的用人导向,教育广大干部把心思都用在工作上,不能靠歪门邪道来达到目的。二是行为上约束。干与不干不能一个样,干好干坏不能一个样。要靠制度、机制约束每一位同志的言行。人管人不灵,制度管人才灵。要充分发挥正激励和负激励的作用,在坚持开展“优秀科长”、“先进工作者”评选活动的同时,也要开展“较差科长”、“较差科员”评比活动。第一年评为较差的由主管局长代表组织告知评选结果;第二年再次评为较差的,由“一把手”亲自进行诫勉谈话,亮黄牌警告;连续三年较差的,一律调出市局机关,并扣发最后一年的年终奖金。用这种机制给每一位领导干部和一般同志增加压力,起到有效的督促提高作用。三是思想上教育。坚持不懈加强宗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使我们广大干部有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夺旗争一的紧迫感,竭心尽力的使命感。
(二)要在其位谋其政。一是干事要讲究干事的原则。领导干部做事情要按政策、讲程序、靠制度,要懂规矩、有分寸、识时务、明事理、知进退。如果没有原则盲目蛮干,必然会一塌糊涂,一事无成。二是干事要讲究标准。哪些应办,哪些不应办?哪些大办,哪些小办?哪些急办,哪些缓办?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花架子,不能打花呼哨。三是干事要讲究干事的艺术。要按规律办事,不能跟着感觉走,一条路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要抓大事,抓主要矛盾,敏于思考,勤于研究,善于总结。要从事情的本质中找出规律,提高自己驾驭全局的能力。四是干事要讲究方法。工作中肯定有困难、有矛盾。遇见困难,相信组织,相信群众,相信同事,不要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筹,自以为是。那样只会脱离群众,最终成为孤家寡人。要注意倾听大家的意见。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有些时候与同事、下级交谈一番,沟通一下,思路会更开阔,灵感就会迸发,解决问题和矛盾的办法和措施往往就会找到。五是干事要讲究精神。对待工作,要有一种不甘落后不服输的精神,有一种干不好工作寝食不安的精神,有一种干不出工作成绩就痛心疾首、坐卧不宁的精神。
(三)要勇于承担责任。首先,要具有承担责任的勇气。有问题敢不敢承担责任,是争功诿过,还是推功揽过,实质上是一个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和政治品质高低的反映。领导干部分管的工作中不可能不出问题。出了问题,领导同志要敢于承担责任,堂堂正正,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不能胡乱推卸,尤其不能向下级推卸。这是对一个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甚至是政治品质的考验,既是职分所在,也是做人的需要。其次,要和个人的职务相匹配。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拥有多大的权力,就负有多大的责任。在工作中,我们有些同志常说:干吧,没事,出了问题我负责。而实际上,这往往是对下属不负责的表现。执法过错追究办法说得很清楚,对过错行为要区分直接责任、连带责任和领导责任。你拥有的权力你负责,你没有的权力,你也负不了责任。第三,要妥善处理好善后工作。承担责任的时候,往往是出了问题的时候。理清责任是一方面,更重要是亡羊补牢,做好善后弥补工作。不能一句话就了事,也不能仅处分几个人就了事,还要把问题解决,把错误改正,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