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一些院校已与国际教育接轨,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许多学科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依托国民教育资源培养军事人才可以有效地弥补军队院校的不足,有利于尽快吸纳地方先进的科学理论、高科技知识,加快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步伐。
我军要完成"两个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大量高科技人才。军事院校培养人才的数量有限,不可能满足需要。特别是在信息时代,可以大量运用国民教育资源,为军队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现在,我军每年新增干部总数约4~xxxx,而科技干部就占需求量的40左右。如果全军1/3新增干部均从地方大学生中征召,也不超过xxxx,还不到每年地方大学应届毕业生的2。这充分说明,国民教育为我军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资源。
各国军队建设的实践表明,军队院校无法承担培养全部军事人才的任务,必须依靠国民教育体系。这主要表现在:军官的科学文化知识主要在地方院校打基础;相当一部分专业技术军官靠地方院校培养和输送;某些军队的继续教育和某些专业技术进修课程要在地方院校进行;军事院校的某些课程要请地方院校的教授、专家讲授。军队院校与地方院校合作培训军官,充分利用地方院校的资源优势,发展联合教育体制,培养军队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军队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趋势。如:美军在400所大学院校里设立预备役军官训练团高级部,可直接向现役陆军、陆军国民警卫队和陆军后备队输送军官。美军根据军队建设需要,每年按计划向社会招募牧师、律师以及部分医生、工程师和科学家等,经训练后授予军衔。美军还经常选派军官上地方大学和院校接受高等教育,陆军军官可离职两年攻读高级学位。英军新任命的军官全部在地方大学受过高等教育,44所军事院校主要担负军官任职和晋升前的培训任务。日军把地方大学代培的学生叫贷费生(即由军方贷款支付学费的学生)。其对象为大学医科、理科和工科在校学生,代培军官占总数的13左右。韩国军队有35的新任军官来自设在地方大学的军事训练团。印军30的新任军官是地方普通高等院校获得学士学位的毕业生。
美国还通过训练娃娃兵,培养预备役人才。现在的美国社会正在掀起一股崇尚武力的热潮。2002年,布什政府推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法案之后,军事化公立学校不断增多,现有300xxxx所公立学校都引入了初级预备役军官训练团计划。这项计划向青少年灌输尚武精神。美国国防部每年要在全国挑选5xxxx名青少年进行训练。接受过初级预备役军官训练的学员中有一半最后选择了入伍。国防部奖励适龄的学员自动进入军队服役。其实早在1916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国防法》,授权军队在公立学校中培养预备役人才。初级预备役军官训练团计划在数十年中曾一度失去活力,直到1992年,当时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科林·鲍威尔在洛杉矶发生暴力冲突之后决定重新启动这一计划。而现在,五角大楼在公立学校中推行这一计划,是为了布什总统的反恐战争。美国国会以绝对多数批准在公立学校进行军事训练。被选中的学校有70xxxx所。这些学校从军队那里得到资助并引进教官。学生们从11岁起接受军事训练,他们梦想成为电影中的那种英雄人物。
为了更有效的利用国民教育资源,我们要加大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力度。一是扩大直接从地方院校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短期军事专业培训后,再分配到部队。二是军地联合办学培养军事人才。即在部分条件优越且专业对口的地方高校建立为军队定向培养人才的联合培训机制。应在部分地方大学设军官培训机构,借助地方院校科研成果丰富、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充分利用国民教育资源的有利条件,培养部分后备军官,择优充实到军队的干部队伍中来。三是逐年加大军校招收地方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入学比例。四是实行基础课教育与地方高校接轨。军地院校基础课教材通用,部分基础类课程和相近专业类课程,如音乐、艺术、财务、医疗、体育等课程,由地方高校施训。
现在,利用国民教育资源培养军事人才的步子已经迈开,全国已有5xxxx所普通高校与军队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近万名优秀学子相继加入后备军官队伍,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代"国防生"。2003年,北大、清华等65所地方高校,在全国3xxxx个省(区、市)招收国防生400xxxx名。北京军区依托5所地方高校已经选拔培养了近100xxxx人才,其中有6xxxx已经毕业补充到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