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节日演讲稿爱国纪念日演讲稿工作学习演讲稿和谐社会演讲稿青春励志演讲稿训练锻炼演讲稿致辞主持演讲稿指导
您现在的位置: 演讲稿范文大全 >> 工作学习演讲稿 >> 领导演讲稿 >> 正文

○  推进城镇化进程增强以城带乡能力思想宣传  ○

形成了城镇建设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向阳大街综合改造,仅驻石泉的中省市单位通过向上积极争取,就先后有上亿元的资金用于县城的市政工程建设,实现了网线全部地埋,成为陕南第一条“空中无网线”的大街,我县县城也因此被省政府命名为“2005年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先进城市”。五是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在北环路改造、向

北路改造中,将群众要求改造的热情引导到共同建设的实际行动上来,总投资170xxxx万元的北环路改造,仅单位及干部职工群众捐资就达120xxxx万元。积极构建民营资金进入公用行业的“绿色通道”,公开拍卖广告灯箱、公共空间等城市资产和资源的经营权、使用权,吸引社会投资。同时,采取“政府出政策,市场拿资金”的办法,吸引外地资金投向商贸流通、餐饮娱乐、房地产开发等领域。鼓励农民在县城和各乡镇政府驻地购房安家,投资兴业,进一步激活了民间投资,加快了三产发展。积极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实现政事、政企分开、建管分开、管养分离,逐步建立起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经营企业化、服务规范化、发展产业化、管理法制化的市场体系,使市政公用事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通过多渠道融资来建好城镇、管好城镇,破解了长期制约城镇建设的瓶颈,带动了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功能的日趋完善和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提升了石泉对外开放形象,实现了城市经营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三、突出特色,高标准建设,精心打造城市名片按照“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的思路,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市功能和文化品味,精心打造城市建设的新亮点。2003年,县委、县政府以北环路改造为起点,拉开了大手笔、大气魄进行城市改造的序幕,将北环路改造定位为“解决群众行路难的惠民工程”和“提升石泉形象的发展工程”来进行谋划。针对北环路原线路窄、线型弯曲的情况,先后拆除地面建筑物100xxxx平方米,确保了这一群众企盼多年的工程顺利开工、如期竣工。为全面展现我县县城“山水园林城市”特色,我们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滨江大道,目前已拆除老城旧房1.xxxx平米,完成堤防加高加固285xxxx,已建成移民安置房2.xxxx平方米。竣工后的滨江大道,届时将成为县城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和展示我县山水园林城市魅力的亮点。通过改造北环路、美化向阳路、建设滨江大道,极大地提升了县城建设品位和石泉对外开放形象,吸引了一批客商来石泉投资兴业。县城北坡几十年一直是荒坡秃岭,一遇暴雨,洪水挟裹着泥沙,直接威胁到县城防洪安全,加之缺乏管理,乱埋、乱葬问题十分突出,整个北坡成了一个乱坟场。为彻底治理这一隐患,我们采取异地换土、大坑大苗等办法实施绿化,统一规划建设公墓园区,依山建起了两处人工湖;修建亭台5处,修筑了长8公里、宽5米的盘山水泥公路,沿路安装路灯,将昔日的荒坡秃岭变成了县城居民休闲、健身、娱乐的森林公园,并于近期正式启动了三期工程建设。围绕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目标,严格实施“绿线”管理,保证城市绿地不被侵占,并加强小区绿化配套建设,积极创建园林式小区,提高城市绿化水平,使县城绿地面积人均达到xxxx米,绿地率达到28,塑造了出门见绿、城中有林、城在林中的绿色城镇新形象。四、坚持从严整治,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一是强化教育宣传。我县以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和千里精神文明长廊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广播电视台等教育阵地的作用,引导群众爱护城市环境、参与城市管理,群众自觉参与和监督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二是创新工作机制。针对流动商贩利用城管执法时间上的盲区占道经营、影响市容的现象,城管部门巧打时间差,实行“延时工作制”,推行早、中、晚“无缝隙”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把市容市貌管理重心下移,落实市容门前“三包”责任制,把城市管理的触角延伸到社区。三是健全管理体制。建立以城建为主体,公安、工商、环保等部门支持配合的联动体制。对环卫保洁,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竞争发包,多层面监督,较好地解决了垃圾乱堆乱放、清运不及时的问题。对园林绿化推行管护责任制和绿地认养制,实行管养分离,既减少了政府投入,又提高了城镇公用设施的管理水平。四是加强环境治理。坚持生态建城,对工厂、企业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和医疗单位废弃物焚化进行了重点监督和整治,大力实施城镇亮化、绿化、美化工程,构筑进城见林、出门见绿的绿化环境;积极向上争取,尽快建成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系统,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保证城市干净、卫生、整洁。五、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功能,着力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切实解决农村劳动力到城镇“进得去”、“住得下”的问题,让更多的人进入城镇,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城镇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承载力。一是大力发展城镇经济。为适应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需要,我们把城镇建设与发展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栏目导航
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6 演讲稿范文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