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切实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门前“三包”责任制,继续开展对违章建筑、马路市场、无证夜市、流动摊贩、乱写乱画、乱挂乱扔等行为的整治。要切实加强农贸市场管理,着力解决市区农贸市场或多或少存在的环境卫生脏、乱、差,占道经营、假冒伪劣等问题。 4、进一步创造特色优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既要认真抓好测评体系中涉及的各项“规定动作”,更要结合实际积极创造我市的“自选动作”,努力做到攻强项、补弱项,扬优势、创特色。因此,在创建工作中,我们要着力创新、善于创造,推出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创建活动,形成一批有影响、有亮点的创建品牌。按照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要求,加强文化名城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做深做透名城、名人、名景的文章,努力在塑造城市精神、打造现代文化强市、增强城市魅力,提高城市品位上取得新进展,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向现代文化强市提升。要在着力打造高效规范的政务环境上下功夫。前几年我市着力抓好便民服务中心、招投标中心、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等建设,在营造公开、高效、规范的政务环境,落实便民、利民、安民的服务措施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较大的影响力,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一大亮点、一个精品。要继续拓展成果,做大做强,形成特色。要在着力创造联创共建的工作优势上下功夫。组织市、县共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组织机关部门、文明单位与社区、乡村结对共建,使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在全市各地形成声势、再掀高潮,推动城市文明创建向全市延伸、辐射。 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是,围绕“一个主题”,实现“二个互动”,注重“三个结合”,实施“四大行动”,不断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提高群众对文明城市创建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率。 1、围绕一个主题。就是要紧紧围绕“争做文明**人、争创全国文明城”这一主题,扎实开展群众性教育实践和创建活动,着力塑造开明、可亲、诚实、好学、健康的文明**人新形象,努力建设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新**。 2、实现二个互动。就是要推动经济建设与文明创建良性互动、推动创建工作与其他工作良性互动。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发展第一要务,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经济发展,增强城市实力,进一步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要紧贴经济建设中心来抓创建,努力把各项创建工作融入到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之中,通过开展创建活动,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拓展发展空间,营造发展氛围。要善于借题发挥、借势推进各项实际工作,真正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项任务落实到各地各部门的工作中,作为带动和促进各项工作的重要载体,重实际、求实效,轰轰烈烈抓创建,扎扎实实促工作。 3、做到三个结合。就是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与建设文化强市、打造平安**,争创最佳人居城市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形成热潮。一要与建设文化强市相结合,繁荣**文化,提升城市品位。在创建活动中要突出精神文化建设,注重文化精品生产,活跃群众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使繁荣的文化与文明创建相得益彰,交相辉映。二要与打造平安**相结合,优化社会秩序,促进和谐**建设。在创建活动中要突出优良秩序建设,创新推广“**经验”,疏导化解矛盾纠纷,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确保社会稳定有序。三要与争创最佳人居城市相结合,提升市民居住质量,推进生态市建设。在创建活动中要突出生态环境建设,强化城市景观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为推进国家级生态城市创建奠定基础。 4、实施四大行动。一是渗透行动。重点是既要深化“双争”主题教育活动,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市民行为公约》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万人行动别陋习、万束鲜花扬美德、万名市民评窗口、万家企业铸诚信”等“十个万”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义工”、“志愿者”和机关公务员参加各类公益活动,继续抓好“市民文明巡访”活动,依靠市民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又要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在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刊播一批有影响、有份量的综述、专访和通讯报道,全方位、立体式、多视角宣传我市创建工作的新进展、新典型和新经验,形成强大宣传声势,为推进创建工作提供舆论支持;同时,要加强舆论监督,对存在问题要进行批评曝光。还要营造浓厚社会环境,在城市主要路口、街道设立一批“双争”公益广告,在公交车、出租车、三轮车上覆盖“双争”宣传口号,并编印一批宣传公德、文明城市创建的市民读物和“双争”活动的宣传图片,发送到每个家庭,努力使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做到家喻户晓。 二是满意行动。要围绕提高群众满意率的目标,在各行各业统一推出“满意在**”系列活动,组织实施“满意在机关”、“满意在窗口”、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