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学除每年对大学生进行军训外,还举办了国防知识系列讲座。他们坚持每月一次讲座,数年如一日,到目前为止,接受教育的广大教职员工已逾10万人次。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大学生国旗班,每星期举行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省、市电台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全区各中学在学校开设了国防教育课。八中、四中等中学,还邀请部队教员定期到校上国防知识辅导课。新华、古平岗、力学等小学开办的《少年军校》、《少年警校》,受到了国家教委的表彰。每年暑假期间,全区中、小学举办的“国防夏令营”和“军营一日生活”等爱军习武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国防意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受到了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的欢迎。 (三)把国防教育与双拥共建活动相结合。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活动本身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国防意识是双拥共建活动的基础,双拥共建又为国防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驻区部队多的优势,以双拥共建为载体进行国防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全区各街道(镇)、驻区各企事业单位均建立了双拥共建机构,建立双拥共建对子161个。通过双拥共建这座桥梁,使人民群众加深了对军队的了解和理解,增强了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观念,在全区形成了关心国防的良好氛围。全区共有600多个拥军优属服务小组活跃在基层。为军队解决了大量难题。 (四)把国防教育与民兵预备役工作相结合。民兵预备役工作的开展,为国防教育提供了契机。每年民兵训练、整组和征兵期间,我们都要组织大规模的国防教育宣传活动。全区上下利用厂报、墙报、黑板报、闭路电视以及上街宣传咨询、出动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在企事业单位和全社会进行《国防法》、《兵役法》、《民兵工作条例》等有关国防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人武部门还十分重视运用《国防》、《中国民兵》等报刊,组织开展刊授教育,每年订刊达46种1100多份,使全区民兵的受教育面保持在95%以上。全区基干民兵的“四课”和普通民兵“两课”教育全面落实。通过教育,提高了广大青年和民兵为国防建设做贡献的热忱。广大适龄青年按照兵役法规,踊跃报名参军,使我区“参军热”持续多年不降,为国防建设提供了大量优质兵源,我区多年来,输送兵员数千名,无一政治退兵和身体退兵,先后被江苏省军区和南京军区评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五)把国防教育与重大节日、重大活动相结合。近年来,我们结合“七一”、“八一”、国庆节、元旦、春节、“学雷锋奉献日”等纪念活动,组织开展军民联谊会、报告会、走访慰问、为民服务等多种社会性教育活动,对提高广大群众的国防意识起到了比较好的社会效果。全区围绕重大活动和事件,连续多次举办纪念《国防法》颁布和国防知识竞赛活动。尤其在1999年度,以“三庆一迎”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教育。通过国防知识竞赛、“双十佳”评比、“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万校校长签名仪式”等一系列活动,扩大了教育覆盖面,仅参加国防知识竞赛人数即达3万余人,七个单位荣获南京市组织奖。近年来,全区先后召开国防教育报告会、演讲会800多场次,举办国防教育图片展20多次,放映国防教育电影录相1680多次。走访慰问部队411次。每年三月份,我们都要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组织军地青年和民兵,在鼓楼、山西路、盐仓桥等广场开展学雷锋便民活动。同时,驻区各企事业单位还组织民兵服务小分队到部队、军烈属家上门服务。去年以来,“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共为群众修理自行车1000多辆、家用电器160多件、理发1200多人次、看病和各种咨询3万人次,受到广大群众的热情赞扬。 三、夯实地基,营造环境,扎扎实实地搞好国防教育的基础建设 (一)抓教育阵地的建设。充分发挥现代传媒作用,让国防教育走进千家万户,是我区开展国防教育的又一大特点。我区在“鼓楼网站”上开设了“国防工作”网页,宣传国防建设,普及国防知识,吸引了大批网民登陆点击。我区十分重视新闻媒体这块阵地的构建。先后拍摄了《湖南路上娘子军》、《继武承业三年路》等电视专题片,在电视台播放。今年11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日,播出了军区、省市各级首长视察我区征兵工作的报道,引起了全社会广大青年热烈响应。近年来,我区先后在各级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上用稿二千余篇,不仅使国防教育深入人心,而且实现了多层次渗透和全方位落实。自我区投资10多万元,在南京电视台开辟了《鼓楼动态》以后,每年播出的有关国防教育活动方面的新闻年均40多条。 近年来,我们依托社区这块阵地,重点抓了社区国防教育活动的开展。投入数十万元,在江东等社区组建了一批国防教育基地。注重发挥各社区的优势,在大学集中社区和机关集中社区以及居民集中社区分别举行不同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去年湖南路社区与省军区机关组织了“家庭艺术节”和“百户家庭军事知识智力竞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