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很多战略性、前瞻性、科学性的建议,为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应继续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根本任务和主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要继续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智力密集的优势,把工作视野拓展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法律、政策等多种手段,本着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的精神,协助统筹各种社会资源,促进社会协调发展;要发挥整体功能和组织优势,选择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党和政府决策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积极协助中共各级党委和政府了解民情、反映民意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关注民生、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兼顾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民意基础;民主党派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具有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的特点,负有更多地反映和代表各自所联系成员和群众的具体利益的责任。
反映社情民意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形成了不同利益群体和利益诉求。民主党派应协助党和政府疏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理的形式表达利益需求;继续发挥位置超脱、渠道畅通的优势,广泛联系社会各界人士,及时掌握社会舆情,如实反映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协助中共各级党委和政府广开言路、广求良策、广谋善举,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同时,作为民主党派成员,我们都应从自我做起,多说和谐之话,多做和谐之事,多谋和谐之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牢广泛的民意基础。
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激发社会创造活力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一个社会要和谐发展,就必须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借鉴和吸收人类先进文化的积极因素,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文化维系和谐,和谐孕育活力。充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社会必定更加发展与和谐。
民主党派成员主要是中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本身就是各个领域中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因此,民主党派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要充分调动、发挥各级组织和广大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宣传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巩固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捍卫国家的基本价值观念;发挥优势,积极推进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的繁荣和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传承中华民族崇尚和谐的优秀文化传统,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诚信友爱、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的进一步形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构筑强大的精神支柱。当前,我们还应以共同的文化传统为纽带,通过经济合作、学术交流、文化联谊、亲友往来等各种形式和渠道,大力推进同台湾同胞的联系和沟通,加强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岸人民的理解与共识,为祖国统一作贡献。
努力协调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和谐需要稳定,稳定才能和谐。社会生活的和谐,必须有稳定安宁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有条不紊的社会生活秩序。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这是“发展黄金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
维护社会稳定是民主党派的重要职责,也是一项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一道经受了各种风险的严峻考验和锻炼,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发展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维护稳定是民主党派的“第一责任”。我们应充分认识稳定是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尽快适应社会阶层结构出现的新变化和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新形势,高度重视做好维护稳定的工作,从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应针对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社会矛盾纠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