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的重大考验。这种重大考验,集中起来,就是保持党员先进性对高级干部所要求的:始终不忘“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始终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二、省级领导干部生活在现实世界中,保持先进性必须切实管好自己
进入新世纪,我们党所处的内外环境、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和党员队伍的现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也使党的先进性面临新的考验。从总体上看,我们党的队伍是好的,党的高级干部队伍也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这些年,党员领导干部队伍中相继涌现出孔繁森、郑培民、许振超、任长霞、李素芝、牛玉儒等先进典型,其中不乏身居要职的省级领导干部楷模。他们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奋斗在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第一线,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赞誉。但是,在党员领导干部队伍中,也存在着一些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不相适应、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相符合的现象。少数领导干部甚至省级领导干部在金钱、权力、美色面前经不起诱惑,腐化堕落为党和人民的罪人,严重损害了党的高级干部队伍的形象。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省级领导干部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同样会受到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和消极腐败现象的影响,必须洁身自好,管住自己,坚持不懈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要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努力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切实把先进的思想理论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树立坚定的信念,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切实做到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明确,政治观点鲜明,政治纪律严格,坚定不移地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
要用组织原则约束自己。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是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省级领导干部更应模范遵守党的组织原则,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党委工作制度,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讨论问题、作出决定;坚持联系群众,增进团结,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同志;坚持过好双重组织生活,切实增强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模范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要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自己。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内开展积极思想斗争的锐利武器,也是领导干部相互帮助、提高自己的有效手段。作为省级领导干部,受党教育和培养多年,要以“响鼓不用重锤敲”、“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自觉性,经常警示自己,不断反省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把自己置于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及时检查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时刻不忘省级领导干部是党和政府形象的“化身”,是群众认识和评价我们党的“窗口”,也是其他党员和干部心目中的“标杆”,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要用人格魅力塑造自己。人格魅力是领导干部个人在人品、气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也是领导干部所应具备的公正无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等优良品质的外在表现。许多领导干部之所以在广大干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身模范作用好,人格魅力强。否则,“台上他说,台下说他”,怎么会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尤其是省级领导干部,众目睽睽,大家关注,更应注重身体力行,在领导工作中靠前指挥,在钱物使用上严守规定,在用权用人上坚持原则,在处理问题上公道公正,在解难帮困上尽心尽力,在工作作风上求真务实,在生活待遇上不搞特殊,在团结共事上胸怀坦荡,树立自身过硬、组织信赖、下级钦佩、群众拥护的良好形象。
三、省级领导干部担负着领导重任,保持先进性必须着力提高执政能力
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先进性同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成效密切相关。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处在结构调整、体制转换、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四个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进一步协调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的利益关系,切实关心帮助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探求客观规律,增强民主法制意识,推进依法治国,更好地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如何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培养战略思维,提高解决复杂矛盾和问题的本领等,都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所必须深入研究和着力破解的重要课题。
在党的组织体系中,省级领导干部处在较高的领导位置,肩负着领导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职责,必须紧密结合领导工作的实际,以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成效来实践和体现党的先进性。要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