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在财力保障上下功夫。各地要按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尽可能地把更多的资金投向民生领域,积极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对近年来中央出台的各项民政政策,要求地方配套的,各地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要引导民间资金投入社会福利事业和民政公益事业,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民政工作的积极性,优化外部环境,打牢民政事业发展的社会基础。各地要认真学习领会国家“扩内需、保增长”政策,在资金和项目争取上要用好、用足优惠政策。要做到“三个一点”,即向国家争取一点、向省争取一点、自己投入一点,把民政民生事业做好、做大、做强。
第三,在完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要完善民生保障标准正常调整增长机制,根据经济发展、物价变动等情况,充分考虑困难群众承受能力,适时调整和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优待抚恤等保障标准,逐步提高待遇水平;要健全民政资金和物资监督管理机制,民政资金是困难群众的救命钱,是“高压线”,任何人都不得侵占、挪用,对违法违纪现象,一经发现严肃查处;要健全内部管理、稽核、信息披露和要情报告等制度,发挥好行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的作用,确保不出问题;要进一步健全目标责任落实机制,切实把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贯彻好、执行好,进一步推进全市民政事业加快发展。
第四,在提高为民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民政工作直接服务于人民群众,与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民政部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广大民政工作者要带着深厚的感情为群众服务,积极主动、满腔热情的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千方百计出主意、想办法,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各级民政部门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服务社会和群众的本领,着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工作实、讲奉献”的民政工作队伍,努力提高民政工作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同志们,新的一年充满机遇与挑战。希望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围绕大局,服务社会,关注民生,构建和谐,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更大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