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的好转。尽管当前安全生产总体状况趋于好转,但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基础工作薄弱等因素的制约,目前我省的安全生产形势仍然相当严峻。一是事故总量过大,死亡人数上升。目前,全省道路交通、火灾和生产事故共发生27555起,同比上升2.4%;死亡2599人,同比上升20.2%。二是危险化学品和非煤矿山等行业事故多发。三是当前市场需求旺盛,受利益驱动,企业不顾安全条件超能力生产、设备带病运转、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等现象抬头,各类事故隐患增多。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安全生产工作领域还有许多难点需要解决,有大量的课题亟待攻关。我们专家委员会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推进,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精神,促进全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面对新形势,省安监局将不断加大力度,推进工作作风的“五个转变”:
一是推进从过去行政型管理为主向依法监管、依法规范转变。加大依法监察力度,依靠法律手段,来规范各方面安全生产行为,把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纳入法制轨道。
二是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建立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严格市场准入,管住源头,防止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进入生产领域。
三是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集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向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管理转变,把依靠高压看管,转向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上来。
四是坚持“科技兴安”的理念,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事后查处向事先防范和强化基础转变。把主要精力放在事故预防,放在研究治本之策,放在对重大危险源和安全隐患的监控整改上。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在各企业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把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夯实。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以控制伤亡事故为主向全面做好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转变,把职工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
发展是硬道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是手段,说到底,是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发展经济才是目的。在工作中必须树立大局意识,围绕着发展这个大题目做文章,绝不能就安全抓安全。我们承担着省政府赋予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权力、义务和责任,必须树立向安全要效益的观念,抓好安全促稳定,为我省经济发展做出我们应有贡献。我们必须站在践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站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站在为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创造良好环境的高度,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和“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方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强化公共安全和服务职能,把公共安全理念纳入行政管理特别是执法监督的各个环节,依法正确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充分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整治重大隐患,把安全生产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加快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强化监督执法和基础工作;完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继续抓好体制、法制和执法队伍“三项建设”,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鉴于我省安全生产领域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基础设施脆弱、基础管理薄弱,基层监管薄弱的问题还十分突出,在工作思路上,我们将把长期目标和近期任务结合起来,科学规划,从宏观规划到微观管理统筹兼顾。坚持一手抓当前,认真落实和完成好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工作任务。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适时把握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增强防范和处置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到反应要迅速,领导要得力,工作要做细,措施要落实;一手抓长远,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加强基础建设,提高依法监管、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上,放在标本兼治,促使各类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上,用发展的思维和办法,着力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努力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今年国家开始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把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省,对安全生产情况实行定量控制和考核。总的要求是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在去年的基础上下降2.5 %,由于我省近两年来事故死亡人数下降幅度较大,已经接近历史最好水平,在这样的工作基础上,今年要实现再下降2.5%的目标,难度很大。为此我省根据国家下达的2004年安全生产控制指标,重新修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并由省政府与各市州政府签订了2005年工作目标责任状。我们力争实现的目标是:重特大事故得到遏制,全省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平稳,国家下达的控制指标得以实现,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同志们,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三个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