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坚持“安全第一”,就是要把安全生产作为市场准入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坚持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关闭那些技术落后、污染环境、破坏资源、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小厂小矿,消除危险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为主旨的安全文化,本身就体现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执政为民,就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二是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认清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小康社会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是劳动者生命安全切实得到保障、生活质量提高的社会。事故频发,既不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换取经济的暂时的发展和繁荣。三是要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个深层次上,认识安全生产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生产力水平落后,反映在安全生产上,就是事故多发,职业危害严重。受社会生产现状的制约,我市的安全生产必须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好转的过程。我们一定要从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着眼,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要求,抓住面临的历史机遇,增强开创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围绕安全生产总体目标,积极探索和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我市2003年安全生产的总体目标已经明确,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不断创新,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依靠突击式、运动式的方法来抓安全,在一定时期内、一定范围内很有必要,也能够收到一些成效,但不能使安全生产得到长期保障。各地情况不一,部门和行业各有特点,安全生产的基础和重点也不一样,但都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全面负责、社会监督支持”的原则,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一是政府。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依法建立和完善安全监管体系,使安全监管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履行《安全生产法》执法主体的职责;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发展规划和指标考核体系,形成强有力的安全生产工作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机制。二是部门。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综合监管的职责,依法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执法监督。政府有关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安全生产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管理。三是企业。各类企业(包括经营单位)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依法保障必需的安全投入,加强管理,做好基础工作,形成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四是社会。大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社会舆论氛围,形成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机制。这四个层面必须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总体推进。
(三)围绕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巩固扩大整治成果。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重点工作,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今年安全专项整治的主要对象,要集中在那些专项整治工作进展不平衡、存在较多漏洞和死角、伤亡事故仍然多发的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
1、重点行业:要突出抓好矿山、危险化学品和道路交通运输。一是继续关闭那些破坏资源、污染环境、技术落后和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小矿山,并防止死灰复燃。对整治验收合格的矿井,要加强日常监督管理,防止滑坡。对矿山有关证照要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年检,发现不符合条件的,要及时予以吊销。二是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认真贯彻《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安全评价和生产许可证制度,严格对涉及剧毒化学品从业单位和人员的管理,严厉打击各种非法生产、经营、运输活动和利用剧毒危险化学品违法犯罪活动,消除各种隐患和漏洞。三是在道路交通运输领域,要强化对交通运输企业的安全监管,不符合安全条件的运输车辆坚决停运。搞好创建“平安大道”、“交通安全村”和“交通安全社区”活动。
2、重点区域:事故上升幅度较大和死亡人数较多的贵池区和东至县要作为安全监管的重点,促使其减少事故和死亡人数。对矿山尤其是煤矿集中的乡镇以及道路、水上交通运输的重点路段,也要进行重点整治。
3、重点企业:一是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认真进行整治。二是2002年度及近期发生安全事故的企业,必须认真落实整改措施,防止同类事故发生。三是要依法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强化对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培训考核,使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扭转安全生产被动局面。
(四)加大行政责任追究力度,严肃查处各类安全事故。
我市各类安全事故持续上升,与我们事故成本低、处罚不严也有很大关系。在处理事故时虽有经济处罚,但处罚金额过小,不足以引起企业的重视。有时还存在情大于法,以有限的经济处罚代替行政处分甚至刑事处罚的现象。只有提高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