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私协会面对协会工作新的定位和会员单位新的要求,不断树立忧患意识,力争做到"对形势政策看得清,改革思路想得明,职能调整认的准",使个协工作在改革中创新,在开拓中前进。
一是抢抓机遇,不断提高协会自身素质。秘书长的素质决定协会工作的水平。因此,我们将稳定各级协会干部的思想,提高协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我们结合省局和省个私协组织的"更新知识培训"和"岗位大练兵活动",要求秘书长加强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及经济理论的学习,要成为个体私营经济工作的"专家"。市区协会秘书长全部参加所在市区工商局的法规培训和考试,市个私协会经常用"以会代训"的方法组织干部学习政策法规。同时抓住协会换届的有利时机,积极抓好协会组织机构建设。市个私协组织专门力量对各市区协会现有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基层分会机构、人员、经费、办公场所的现状,并结合实际,按照省工商局、省个私协制订的《个体劳动者协会规范化建设验收标准》和基层协会规范化建设实施办法,狠抓了协会工作的"四落实",指导基层分会开展换届工作。目前,**、**、**个私协会对基层协会进行了全面换届,健全了协会工作制度,做到职责、制度上墙,日工作情况登记在册,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各级在基层普遍建立了"会员之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生活,进一步增强了协会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了不断开拓个私协工作领域,在抓好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市个私协坚持"眼光向外",先后组织各市、区秘书长到**、**、**、**考查学习,请各地协会介绍各自在个私协工作中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协会工作人员的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协会工作规范化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二是借助东风,创造健康发展的软环境。尽管市和市区是两级社团法人,但**的地域不大,工商系统实行垂直领导以后,更有利于协会工作形成合力。我们坚持全市协会工作统一部署,市和市区协会合理分工,市协会既是指挥部,担负与市级单位工作协调任务,又是能投入一线战斗的突击队,帮助市区协会出点子、想办法,解决疑难问题。在各级政府积极扶持个体私营经济的大好形势下,依托党委政府和工商局等其他职能部门的优势,在政策信息咨询,法律服务,行业指导,为会员生产经营牵线搭桥,关心会员的身体和生活等方面为会员提供服务。在协会工作中转变过去"凡是在工商局登记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是协会当然会员"的陈旧观念,按社团法规定,加强宣传,动员自愿入会,不强求"全覆盖"。在做会员工作时,把会员分成核心层(常务理事以上)、紧密层(理事)、联系层(发展会员)、影响层(较差会员),有重点,波浪型地开展工作。和工商联的工作既有交叉,又有区别,把会员工作重点放在工商联覆盖不到的中小型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上。积极实施"红盾帮扶工程",从会员中选出100xxxx作为帮扶对象,与之签订了帮扶协议。充分发挥个私协会与个体私营企业联系密切的优势,通过举办法律培训班、座谈会、知识竞赛、普法问卷等多种形式,积极组织普法教育,先后被市普法领导小组评为市"三五"、"四五"普法先进单位;配合开展私营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和检查,多次受到市领导的表扬;组织向社会献爱心,近几年会员的捐款捐物均达10xxxx万元,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协会还与工商局共同创办《光彩通讯》、每月一期印制一万份,编印《新政策法规选编》和《**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权益保护手册》xxxx余册,免费赠发给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受到了广大会员的欢迎。
三是巧借外力,积极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协会工作量大、面广、复杂、多变,仅靠自身的力量难以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难以应对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为此,我们积极借助社会力量开展工作,借鸡生蛋,借船出海。个私协会和组织部、团市委、工商局、工商联、电视台、报社等单位建立了碰头会制度,定期沟通情况,互助合作,充分发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各各界的能动作用。在会员帮扶和会员费收取时与工商注册局建立了密切的工作关系,方便了会员;投递《省工商教育报》、《光彩通讯》内部刊物和各种资料,与市邮政局投递服务中心协作,确保按时到位;在宣传工作中,与新闻媒体积极配合,开办专栏进行宣传发动;与劳动部门配合,组织会员积极参加就业和再就业工程,近几年每年吸纳本市城镇就业年龄段人员均达60xxxx以上,为完成市政府的实事工程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与各行业主管部门沟通,积极组织个体私营企业名、优、新、特产品参加省市展览会,提高了全市个体私营企业产品的知名度;与市消协联合推出了《会员优惠卡》,在全市选定了16xxxx商业、医疗服务单位作为"会员购物服务优惠单位",先后向广大会员免费发放消费会员卡1000xxxx套,会员看到了效益,得到了实惠;积极配合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