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相衔接,既要总结“九五”、“十五”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又要能延续到“十二五”、“十三五”。二是两“高”。高点定位,高速发展,在“十五”基础上,主要经济指标必须翻一番以上。三是两“转”。转变观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九五”、“十五”是粗放经营,大投入低产出,“十一五”要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是两“先”。富民优先,科教优先。五是两“环”。营造良好的创业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重视生态问题、城乡协调发展问题。六是两“大”。大投入促进大发展。七是两“统”。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八是两“保”。建立健全机制保障和制度保障,机制和制度不应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而应成为动力和保障。就农村工作而言,各层各级也要进行认真的思考,要做出特色,做大特色。我认为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做文章。一是“精”水。建湖的特色主要在水产养殖、水生作物上,要做大品牌。二是“精”养。主要是禽畜和特水养殖,向名、特、优转化。三是“精”米。在“十一五”期间要打出建湖绿色大米品牌,同时,做大做强制种业,提高比较效益。四是“精”面。我县自行培育的“建麦一号”弱筋小麦,已经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效益也超过正常小麦品种,要很好的加以利用,做足深加工文章,提高附加值。五是“精”蔬。当前,我县蔬菜规模小,品种少,质量差,需要进行大幅度调整,以帮助农民增收。六是“精”果。要引进优良的果树、药材品种,增加农民收入。七是“精”加工。发掘我县资源优势,大力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另外,还要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争创更多的农产品品牌。对照上级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要达到488xxxx元,到2010年要达到800xxxx左右,每年要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难度之大,要求之高是显而易见的。各镇、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农业一条线的干部,要充分认清自己身上的担子,要切实把农民增收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来。
三、当前落实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
落实各项增收措施,是实现农民增收目标的关键。各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全力实施“六抓促增收”措施,咬定目标,确保今年农民增收10、人均收入增幅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具体抓好以下几点:
1、全力引导农民创业。首先要使家家效益最大化。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研究、协调,指导农民闯市场,将秋熟果实卖出去、还要卖出好价钱。各支农单位要让企业放开来收,让农民放开来卖。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当农产品处于一个合理的价位时,要引导老百姓不能惜售,该出手时就出手。其次要使全民创业特色化。广泛宣传,深入发动,靠实地做好工作,把老百姓全面发动起来,全民创业,创业促增收。在农业内部要做好结构调整促增收、上短平快项目促增收、兴办农业龙头加工企业促增收。在农业外部要加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力度,特别要摸清我县企业对用工的需求情况,通过短期培训,实现季节性用工,以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要动员有钱的老百姓走出来,干起来,能工则工,能富则富,变冬闲为冬忙。第三,要使家家挣钱普遍化。各层各级要把对老百姓的关心体现在每时每刻,把增收目标落实到每家每户,把全民创业推进到每家每户,把农民增收的项目、农民增收的资源调查、农民增收的规划做到每家每户,对农民增收工作督查到每家每户,真正达到户户忙创业,人人挣大钱。
2、全力控减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要坚持“加法”“减法”一起做,坚决控减农民负担。最近,有关部门抽查了全县1xxxx村的农民负担情况,发现村村都有招待费,有些村报刊费用超支严重,甚至存在会务费、审计费等等,五花八门。全县村平三项经费开支约6.xxxx元,而村平收入只有xxxx元左右,如果再用于其他开支,就会变相增加农民负担,这是十分危险的。县纪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对这1xxxx村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查问题,查原因,追责任,坚决严控支出,减少支出,给干部一个清白,给老百姓一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