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示范岗”,两名职工荣获市“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能手”,两名职工被授予市“五一劳动奖章”,一家企业获省“五一劳动奖状”。
三、审时度势,注重扶持,努力构建支持工会组织履行职能的保障机制
我们认为,工会组织只有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支持下,才能更好地把握方向,提升地位,履行职能。近年来,我们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支持工会履行社会职能。
(一)在氛围上造势。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原则问题把关,具体工作放手”的工作方针,努力为工会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党建、发展非公民营经济、招商引资、企业改制、安全生产、社会保障、文明创建等全局性重点工作中,都安排工会组织参与其中。凡是党委、政府出台的事关职工利益的文件决定,都要事先征求工会意见,让工会参与研究,为工会履行职能创造条件。
(二)在经费上扶持。经费落实是工会工作正常开展的物质保证。区划调整时,我们考虑到工会工作的范围扩大了,经费紧缺、交通问题成为制约工作效率的“瓶颈”。为此,我们决定由区财政专门划拨六万元专项经费给区总解决交通工具问题。为了支持区各级工会组织搞好特困职工的帮扶救助工作,每年由区财政划拨1xxxx元专款用于工会实施“送温暖”工程。各镇、街道工会干部的工资及各项福利待遇都由区财政统一负担,确保工会工作者无后顾之忧。
(三)在难题上化解。我们坚持敦促政府帮助工会解决自身难以协调解决的问题。如根据维权与调解工作性质相近的特点,将进城务工人员维权中心与区政府组建的大调解中心结合起来,既落实了阵地,又方便了工作的开展。
(四)在力量上合成。我们始终把加强工会与政府部门的联系作为实现对工会领导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建立完善政府与工会的联系会议制度、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制度等,帮助工会同政府有关部门密切了联系与沟通。在进城务工人员入会及维权问题上,我们还与公安、劳动、教育、建工等部门协调并通过建立党群系统组织联系网络,定期沟通,探讨共性问题,推动相关工作顺利落实。
四、改进方法,增强活力,不断创新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有效机制
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我们要求各级工会组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更好地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一)创新工作理念。确立“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的党群工作一体化理念。2002年初,我们制订下发了《关于“党工共建”的实施意见》,向全区21xxxx有零星党员的非公企业选派了1xxxx党建工作联络员,为6xxxx职工人数在2xxxx以上的非公企业选派了政治指导员,从而为推动“党工共建”奠定了基础。
(二)创新建会模式。为适应南通创建江苏民营经济第一大市的要求,我们积极鼓励、支持区总不断创新建会模式,进一步加大新经济组织建会工作的推进力度。2004年以来,我区新建会企业48xxxx家,发展会员1600xxxx人,分别超出市总下达指标数62.3和37.8;区总推行的行业建会、区域建会、路段建会、联体建会、单体建会、劳务建会等创新做法,分别在今年市进城务工人员入会与维权工作推进会和全省区级工会年会上作了介绍,《江苏工人报》、《江苏工运》等媒体也对我区的经验进行了报道。
(三)创新维权机制。在协调工会与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感到,工会在履行维权职能时,必须与政府各部门的执法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此,我们在维权与调解中心联合办公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尝试建立由工会、劳动、安监、工商、税务、公安、法院等部门组成的联合维权中心,对侵权投诉和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