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等各方面原因,多在自己参股或者信赖的欧洲/北美的原料药生产基地进行原料药的合同制生产,中国企业获得外包的机会不大。而非专利药的利润远远低于专利药,为了降低成本,非专利药公司在采购原料药时更多的把目光投向中国和印度等地区。因此,随着欧美非专利药市场的日趋繁荣,中国原料药制造商获得合同的机会也大大增加。
2003年中国的化学原料药的年总产量达56万吨,近1500种,是世界原料药第二大生产国。中国还是原料药出口大国,去年中国医药原料全年出口额达37亿美元,其中有5个品种的产量居世界第一:青霉素年生产能力为2.2万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0%;维生素c年生产能力为5.2万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0%;土霉素年生产能力为1万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5%。盐酸强力霉素和头孢菌素类产品的产量也分居世界第一。国内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1%左右,是中国医药保健品行业的出口支柱。同时,中国西药原料药具有规模大、成本低、产量高的优势,技术水平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因此,继续扩大西药原料药的出口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我国原料药企业也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恶性竞争,研发水平低,欧美认证关难过等问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已经落后印度的同行业。据统计,截至今年年初,在fda登记注册的dmf(drugmasterfile,药物主文件)共有4000多个,其中中国企业拥有不到200个,而印度注册的dmf已经达到450个左右,而且还在迅速增长中。今年头两个月,印度又有27个dmf文件登记注册,但同期中国只有5个。因此,希望打入欧美高端市场的广大的中国原料药生产企业应该加快脚步,及时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制定长期发展目标,尽早获得相应产品的dmf/cos证书,通过现场检查关,那么赶超印度,打入欧美高端市场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