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职务的人应予履行的任务及权责,就应有一份工作说明书,以帮助职工熟悉新工作的要求。职工的上级要经常注意工作说明中有无故意、误解、疏忽而与规定的程序发生出入,必要之处应采取纠正的措施。管理当局的指令只有为职工所了解才能得到执行,而使人们了解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把指令准确地以书面方式加以阐述。为了保证同类项目的统一处理,就要对各种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加以说明,对有关事务还必须规定处理方针,如固定资产帐户的资本支出的最低数额;采购部门无须经过上级部门批准就可发出定货单的最高数额;或工作一年可获得休假的日数。为了反映公司业务中的不同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必须有系统流程图。在电子数据处理系统中,尤须应用系统流程图来表示由人和机器所完成的不同功能。系统流程图对审计师评价内部会计控制也大有好处。
(三)正确性检验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采用一切有效的程序来保证制度的正确实施,并保证所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完整性。常用的方法有:帐户控制、复式记帐控制、分批控制、定额备用制。使用控制帐户是检验正确性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办法。如果材料的控制帐户是根据一种资料进行登记的,而客户明细帐是别的资料进行登记的,控制帐户与明细帐户一致,就可以用来证明这些资料是相互符合的。当然,不轨行为依然可能存在,因为在两种资料来源之间,还可能被串通舞弊。应用复式记帐,每发生一笔经济业务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帐户中用相等的金额、相反的方向、全面地相互联系地进行记录。这样能全面地反映资产的来龙去脉和试算平衡。如在生产过程中,一项资产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采用借贷记帐,便可记录一方承担了经济责任,另一方解除了经济责任。建立分批控制,是特别适用于电子数据控制系统的一种程序,同时也能有效地应用于许多其他方面。一批经济业务不论在任何时候进行记录,或者一堆数据不论以何种方式进行处理,都应对之建立控制数额。在经济业务已经过帐或数据已经处理之后,反映其结果的帐户和文件的合计数所发生的变动数,应与控制数额相同。如果产生的结果与分批控制数额不一致,必须确立差异原因,并作必要的改进。定额备用制是用来建立正确性控制的另一种方式。常用的例子是由保管人经常负责一定数额的备用现金,这个数额可用货币或已付款的发票来表示。这种备用金只有提出并注销了所附发票和收据,才能再补足到规定的数额。这种制度同样可以用于企业对分支机构或各部门的现金控制。差旅费预支也经常按定额备用制进行处理。
三、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对策
(一)完善企业的会计控制环境
任何企业的会计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的贯彻执行以及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强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首先应注意改善内部会计控制的环境。要注重会计人员和管理层的素质,制定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这对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很大的帮助。
(二)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当今社会经济环境风云变幻,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上市公司经营风险不断扩大,其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也深受影响。面对内、外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如何辨别、分析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已成为上市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风险管理就是按公司既定的经营战略,利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找出业务风险点,并采取恰当的方法降低风险。上市公司的风险管理应以预防为主,即通过增加、补充或规范各内部会计控制环节来减轻可能面临的风险;应建立内部会计监督机构对高风险区域经常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已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还应善于转嫁风险,如购买保险等。
总之,上市公司的风险管理必须贯穿并渗透于企业会计控制的全过程。
(三)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包括政策和程序两个要素,政策是程序的基础,程序的实施则使政策产生效果。涉及的控制对象包括人、财、物、产、洪、销等各方面。其制定是针对关键控制点,因此,上市公司在制定控制活动时关键就是要寻找关键控制点,如对人的素质、任职资格以及业绩考核的控制,公司运营的控制,以及对内部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内部会计监督机构动作等方面进行的控制。
(四)建立统一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
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应有助于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具体讲,应有助于控制标准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