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王甫洲、枣阳熊河、宜城莺河、南漳水镜湖、谷城南河小三峡、保康温泉等为外径的九大水上旅游簇团,开发出了市区—鱼梁洲—熊河—鹿门寺、市区—鱼梁洲—水镜湖—保康温泉,市区—鱼梁洲—王甫洲—谷城小三峡、市区—鱼梁洲—鹿门寺—莺河四条水上旅游线路。
水上旅游景区知名度不断扩大,品牌形象日渐形成。从一些水上主要景区、景点,如保康温泉、谷城南河、枣阳熊河、谷城冷集等景区、景点—年的接待情况来看,不仅游客规模、营业收入呈现——的良性增长态势,而且品牌形象也开始日益鲜明。谷城冷集已被国家体育总局定为水上摩托艇训练、比赛基地,其水上竞技的品牌形象已逐渐开始显露;南河小三峡已成为鄂西北、鄂豫边区知名的观光游览景点;保康温泉作为沐浴保健旅游景点不仅在鄂西北地区,而且在川、陕、豫等省份也享有盛名。
近年来,襄樊水上旅游发展虽然很快,但面临的挑战也非常严峻:
景区开发面临各自为阵、盲目建设的挑战。当前,全市水上旅游开发仍处于自主自发的开发建设阶段,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和控制,致使水上旅游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导致水上旅游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很多。仅刚开发起步的汉水水上旅游就有同等规模、档次的游船只,且还有发展蔓延之势,造成了恶性竞争和投入分散,制约了特色优势和品牌优势的形成。
有效管理面临体制不顺的矛盾。由于历史、现实的种种原因,当前,全市(水上旅游仍处于多头分散管理之中,甚至出现同一景点“山”与“水”分属两家管理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发展库区旅游中显得尤为突出。由于管理体制不顺,县(市)区之间、部门之间相互制肘,致使管理难到位、规划难实施、宣传难同步,形象难确立,严重影响了水上旅游发展的统一性和整体性,难以凝聚发展合力。
加速开发面临投入不足的困难。虽然政府制定了不少鼓励发展的政策,但由于不少地方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政府引导”投入机制,旅游开发没有大的项目带动,削弱了投资者的信心。特别是在一些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地区,这种矛盾尤为突出,导致招商引资难,旅游开发陷于“无米下锅”的窘境,抱着“金碗”讨饭吃。
持续发展面临从业者自身的局限。据调查,全市从事水上旅游经营的多名从业人员中,约以上的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其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难以满足现代水上旅游的要求。受其自身局限,从经营管理者来讲,满足于小富即满、小富即安,缺乏市场开拓意识、缺乏现代经营理念、缺乏做大产业的胆略和气魄。从从业人员来讲,不能实现美好的愿望与优质的服务对接,特别是一些船舶驾驶员工,缺乏必要的资质条件,也给水上旅游带来了安全、质量隐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襄樊水上旅游的整体形象,水上旅游业持续发展缺乏必要的保障与支持。
“十五”水上旅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