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规范信贷经营行为,处理好增加贷款与防范风险的关系,信贷策略取向要多元化,在支持大企业、大项目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大对中小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消费信贷等的支持,增强贷款营销效益。
[1] [2] 下一页
( 三 ) 通过加强和改进窗口指导,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根据辖区金融生态环境状况,确定窗口指导的具体实施方式,加大货币政策的宣传和对金融机构的指导力度,及时向金融机构传达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引导辖区金融机构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不断改进和完善金融服务,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信贷支持。按照“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思路,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不断完善扶贫贴息贷款奖补机制 , 进一步扩大扶贫贷款到户的规模,提高扶贫贷款的使用效率。
( 四 ) 加快发展金融市场业务。积极支持帮助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联社加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通过同业拆借扩大资金来源,调剂资金余缺,满足其支农资金的需要。辖区商业银行应加快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通过参与全国货币市场操作,扩大融资渠道 , 加快资产结构调整,使货币市场业务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 五 ) 协调好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关系,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科学性。有关部门应建立密切的协调和信息通报制度,及时研究分析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协调配合情况,定期发布和适时调整相关产业政策,指导社会投资方向。人民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应配合提出加强和改进银行信管理、优化信贷结构的政策措施,为商业银行适时调整信贷投向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服务。
( 六 ) 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政府部门要树立保护金融债权, 就是保护地方经济、金融发展的意识,利用行政、法律的力量 , 严格保护金融债权,支持商业银行继续对以各种形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实施金融制裁。企业则要从自身抓起,强化内部管理,认真选择投资项目, 及时准确的公布各项重要信息,积极参与评级,通过多方努力,共同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