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目前,沿227国道东侧布置,以滨河、银河、天河集团和麦芽厂组团的食品小区和沿六东路两侧布置,以化工厂、富源化工公司组团的化工小区,框架已基本形成。2003年,进驻生态工业园区的工业企业达到11家,园区企业从业人员近2000人,园区工业总产值5301.2万元,实现销售产值4071.9万元,增加值2043.3万元,上缴税金186.9万元,分别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0%、21.4%、13.5%和10.2%。随着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的逐步实施,园区的带动和聚集效应更加凸现。 (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通过借力发展,有效地突破了制约工业发展的瓶颈 立足区域优势和产业特色,采取经贸洽谈、政策吸引、加强宣传、发布信息和走出去招商等办法,大力推销民乐、宣传民乐,努力吸引外地客商来民乐投资办厂。2003年成功招商引资的工业项目4项:5万吨麦芽、2500吨浓缩果汁、3万吨中药材加工、3万吨碳酸钡;达成合作意向的2项:2万吨洋芋淀粉、1万吨硅铁冶炼。到目前,与陕西秋林果汁公司合建的2500吨苹果梨浓缩汁生产线已建成试产,产品在国内外市场走俏;与兰州武港集团合建的3万吨麦芽生产线已完成土建工程,今年6月底可正式投产;青海永正集团投资建设的3万吨中药材加工生产线、富源化工公司建设的3万吨碳酸钡生产线项目,已完成场地平整、道路路基、防护林树沟开挖、机井钻探和输水管线铺设等工作,施工队伍进驻工地,土建工程开工建设。此外,5万吨红矾钠、5万吨洋芋淀粉、5万吨的高烹油等项目,也已开始寻求合作伙伴。这些项目的建设,给全县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突破了项目建设投资不足的“瓶颈”,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增强了加快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五)政府职能逐步转变,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各项服务更加符合企业和客商的需求 政府及政府部门进一步转变职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切实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协调服务,尽量减少行政干预,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县上继续实行了领导帮扶重点项目的制度,主要领导重点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及时下企业现场调研,协调解决问题,帮助企业牵线搭桥,引进项目和资金。有关部门努力转变工作作风,开展“一站式办公”服务,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了一批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项目建设和外来投资提供了开放、公平、规范、高效、宽松的发展环境。根据企业的要求,县上从各部门抽调了建筑、财会、文秘、制药等方面的6名专业人才到企业开展帮扶工作。在防治非典和抗震救灾期间,县上减免有关税费,为银河集团、化工厂、苹果梨浓缩汁生产线等企业和项目筹措资金200万元用于生产,帮助企业恢复生产、加快发展。县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也分别对企业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政策优惠,有力地扶持了企业发展。 回顾过去一年全县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确实开创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发展局面,不仅当年的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而且昭示了我县城市经济在未来若干年内将会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有如下一些体会: 一是要善于把握时机,促进发展。2003年,是我国经济经过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五年调控大见成效的一年,以质量效益型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经济增长扑面而来,能否有效地把握并利用好这一战略机遇,是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正是较好地把握了这一时机,既大力推进现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又千方百计引进县外资金和项目,从而较快地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是要善于挖掘地方优势,制定正确的发展思路。相对于周边县区,我县在环境条件等方面确实有不少劣势,但也有着不同于周边县区的优势。紧靠祁连山的矿产资源和独具特色的一批地方农产品,以及相关的人文优势,都给民乐的发展带来了一些独特的条件。依据这些优势条件,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思路,并积极践行,从而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实践证明,不妄自菲薄,不自怨自艾,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并据此提出正确可行的思路,是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 三是要大胆推进改革,从根本上消除企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2000年底开展的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企业改革,不少人从心理上并不完全认同,个别人甚至有抵触情绪,这并不奇怪。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扫除了企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生产经营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发展活力大大增强。三年来,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销售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2.07%、12.72%、11.15%;扭亏增盈1281.5万元(2000年总利润亏损66万元),上缴利税增长17.68%。事实胜于雄辩,经济发展的结论最终会改变人们的看法。 四是要真抓实干,形成抓工业的合力。只有好的思路,没有实际行动,最终将一事无成。有了良好的工作部署,必须动员全县各方面的力量,投入到工业强县的火热的实践中,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在过去一年中,全县各方面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主管部门全力投入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