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和法定支出后,积极偿债。对积极偿债的镇街,实行配套支持政策。凡是负有政府性债务的镇街和部门,一律不得购置小车、新建办公楼和出国考察;各镇街和市级各部门,一律不得用财政资金补助单位职工建房。 (4)加快发展,积极偿债。积极促进经济发展,加强财源建设,是财政脱困的根本出路。就全市而言,市里在广泛征求意见,积极研究政策基础上出台了关于配套费、土地出让金、人防费等有关费用收取的规定,还了政策的本来面目,可以说是把属于政府、属于人民的钱收归政府、收归人民,大家要理解,要支持,要配合。这些钱收好了,才有财力偿还债务,才有财力谋求发展,才有财力保障大家应有的福利。各镇(街)也要根据各自特点,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各具特色的镇域经济发展。要通过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促进农民增收;以经营城镇为理念,推进城镇化和集市贸易,培植新兴财源;依托本地资源优势,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培育后续财源、开发特色财源,在镇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地方特色,现有财源与后续财源、速效财源与长效财源并重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财源体系,为积极偿债创造条件。 三、加强工作领导,形成发展合力 年初,市委、市政府在正确把握客观经济形势的基础上,确定了今年全市各项经济发展目标。除个别需要调整的外,年终,市委、市政府将按照既定目标,严格考核、逗硬奖惩。大家一定要对照目标查漏补缺,狠抓进度,确保各项工作积极推进。 (一)必须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要分析经济形势,研究经济工作,把握经济规律,要改进宏观调控手段,密切注视经济运行态势,加强分析预测,加强调查研究,靠前指挥,身体力行,把措施落实在问题出现之前。要认真分析研究江津经济状况,研究江津在重庆各区市县的地位,特别是不能“坐而论道”、夜郎自大、盲目乐观、固步自封。市委、市政府要始终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不争论,允许试,大胆干,用事实说话。 (二)必须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当前,我市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各项工作千头万绪,机遇与挑战、压力与动力相互交织,面对这种不进则退的态势,大家工作抓得如何,能不能取得更新的、更大的成绩,关键取决于大家能否始终坚持不畏难、不自满、不懈怠、不浮躁的良好精神状态;能否坚持出实招、干实事、出效益的科学工作态度;能否始终坚持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讲奉献的良好政治局面。今年大事多,经济工作任务繁重,全市各级干部要避免思想上的疲软、工作上的疲软,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抢抓机遇,主动迎接挑战,把干大事、成大业的热情落实到工作中,有力促进经济发展。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思路和重点,站在全局想问题。部门的小道理要符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道理,符合资源整合、优化配置的要求,不能各自为政,要从大局出发,把职能的行使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部门领导要站得更高一点,想得更深一点,措施更实一点。 (三)必须形成全市抓经济的合力。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生产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经济效益。维护团结,是干部队伍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的前提和基础。天时、地利、人和中,最重要的是人和,古人讲,“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宏绩”、“人心齐,泰山移”,就是这个道理。经济工作,更来不得半点虚假,更需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更需要我们同心同德,团结一致,更需要我们多做“加法”,不做“减法”。近年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班子高度统一,紧密团结,共谋发展,成绩十分显著。各镇街、各部门也要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换位思考,形成合力。要形成企业与主管部门、企业与所在镇街共生共荣的良好关系。工作中,有一些因素是推动事情办成的,有一些因素是阻挠事情办成的,我们要善于挑出那些有利于事情办成的因素,认真加以利用,在实干中解放思想,在实干中统一思想,在实干中形成合力。 当前,正值用电高峰季节,也是森林火灾和洪涝、地质灾害的多发季节,要花大力气抓好水、电、气等供给,全力做好安全防范、防旱抗旱、森林防火和防洪度汛等工作,确保万无一失。同时,要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江津”活动,加大依法治市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危害社会、影响稳定的违法犯罪活动,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同志们,通过今天的会议,我们进一步认清了形势,找准了问题,明确了思路,增强了信心。大家要集中精力抓发展,沉下心来抓落实,踏踏实实创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