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体现特点和优势,克服千城一面的现象。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规划尤其是总划,应该是一种动态型的、战略型的规划,面向未来,立足现实,促进城市发展目标的实现。要加强对规划的投入,开辟规划编制的筹资渠道,保证规划经费的稳定投入。 三是城乡一体化原则。城市化过程是城乡差距逐步缩少的过程,也是城乡资源不断整合、共享共用的过程。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乡一体化的趋势也将更加明显。建设都市路桥,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发挥城市的吸纳、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努力实施城市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城市资源配置一体化和产业发展的一体化。通过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促使城乡逐步走向统一和融合,城乡空间布局得以整合优化,逐步形成路桥主城区与东部“一主一次”两大组团协调发展的城市格局。通过农村城镇化,大规模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是特色建区原则。一座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路桥要想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把打造精品、提升品位、塑造个性放在优先的位置,要把城市建设从量的增长转到品位提升上来。路桥的自然特色在于依山沿河,南官河是孕育路桥历史文明的灵魂,南山、灵山、“绿心”是培育路桥发展壮大的健体;路桥的人文特色是“沿河成街、绵延十里”的历史街区;路桥的经济特色在于发达的民营经济,丰厚的民资,活跃的“市场”,以及极具潜力的“汽车”。我们必须传承历史,在城市建设中“显山露水”,为市场发展和汽车生产留足空间,打响“市场”和“汽车”两张品牌,尽早展现古今商城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充分考虑路桥的建筑特色,在建筑尺度、街景立面、色彩组合、城市标识等方面,聘请高档次的城市形象设计师来设计和包装,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四是经营城市与体制创新原则。打造都市路桥,必须始终坚持经营城市的原则,把城市经济引入城市建设中来,切实有效地解决资金对建设的制约问题。要进一步强化城市资源商品化、城市建设产业化、城市管理企业化的理念,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功能载体的资本进行营运,以达到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目的。要重视做好土地出让工作,做到按计划供地、不饱和供地,使土地收益成为城市财政收入和城建投入的重要来源。要继续加快推进市政、园林、环卫等事业单位 改革,实行管干分管、管养分离、作业放开,逐步把城市的养护推向市场。 五是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原则。工业化是城市的原动力,它不仅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而且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必须导致产业、资本、人口的地域空间集聚,由此带动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现代工业又要以城市为依托,城市化发展本身所具有的集聚、辐射、服务功能,又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当中,两者是互相伴随、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我们要高度重视城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合理布局足够的工业发展空间。在城市化进程中,尤其要把产业基地建设成为工业新城、城市新区,实现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双赢和互动发展。 六是生态立区原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集中体现。现代化的城市同时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在打造都市路桥过程中,我们必须从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入手,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诸多方面,不断改善居民的住房、用水、用气、卫生、娱乐等条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注重资源的共享、土地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而不能以浪费资源、牺特环境为代价。必须把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和谐发展,作为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和重要目标,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关系,既满足当前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为城市的长远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 七是强势推进原则。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不单纯是城建一个部门的事。镇(街道)和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抓城市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关心支持城建工作。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全力抓,协调各有关部门解决好有关重大问题。城市建设涉及面广,工作矛盾多,在不断推进过程中,要协同方方面面的力量,落实综合性的措施,努力为城市化创造良好的环境。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加大行业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市政公用、园林绿化、建筑业、房地产业和交通管理等方面的违法行为,使城市建设的一切活动纳入法治轨道。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把有利于城市建设、有利于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改善城市居民生活,作为协调关系、处理矛盾的准则,服从工作大局,通力合作,努力使全区城市建设水平跨上新台阶。 三、2005年城建工作的重点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明年城建工作的重点是围绕一个中心,破解六个难题,实施八项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